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29章 第二次明普同盟-《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第(2/3)頁

    作為科舉制,或者說公務(wù)員考試選拔制度的發(fā)明國家,朱富貴聲稱大明現(xiàn)行制度來源于中國古代先賢一點問題都沒有。

    別說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就連俾斯麥也表示,普魯士的教育模式確實曾經(jīng)參考過伏爾泰等人對于中國制度的描述。

    所以東西方兩大做題家之國達成共識,“明-普魯士教育體系”是一套具有古老傳承的,但兩地如今分別起源卻不謀而合的教育模式,是普惠且解放生產(chǎn)力的。

    除了達成共識,在國際輿論戰(zhàn)場上相互支持之外,朱富貴還趁機提出大明國子監(jiān)歷史系與波恩大學海因里希·馮·西貝爾教授團隊一起修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史(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World  War)》。

    這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自然不是指幾十年后把威廉老弟的孫子趕下皇位的那場世界大戰(zhàn)。

    實際上,在很多人看來,后世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根本就是一場戰(zhàn)爭,只不過中間有一個長達20年的休戰(zhàn)期罷了。

    法國人肯定狂喜,畢竟這樣巴黎就是堅守20多年才舉起白旗了。

    當然了,這種說法有些歐洲中心論。

    畢竟對于中國來說,兩場戰(zhàn)爭的區(qū)別是極大極大的。

    但不管怎么說,這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底層邏輯還是新興帝國主義的擴張與滅亡。

    朱富貴認為,1914年發(fā)生的那場戰(zhàn)爭根本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因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早已經(jīng)發(fā)生,而且波及的地域、人口、民族、國家,遠遠比所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要多得多。

    而朱富貴的老祖爺,朱八八同志,以及他的外祖父陳公,正是這一場戰(zhàn)爭的親歷者。

    沒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應(yīng)該是蒙古-元帝國擴張及滅亡,同時發(fā)生在世界島兩端的戰(zhàn)爭。

    除了因為沒有波及新大陸,蒙元的戰(zhàn)爭從各個維度上來說都當之無愧是一場世界大戰(zhàn)。

    草原游牧、儒家文明圈、穆斯L文明圈、耶教文明圈、印度文明圈,全都受到了這場海嘯的影響。

    而很湊巧,宋-明帝國,條頓騎士團-普魯士王國,正是一東一西,抵抗蒙古人鐵蹄的重要力量。

    當然,說是“重要”兩者其實不可同日而語,條頓給哪怕挫宋提鞋也不配。

    不過至少從理論上,找到明普同盟的歷史傳承。

    所以這一次大明和普魯士的結(jié)盟,可以史稱第二次明普同盟。

    朱富貴提出和普魯士人一起修史,主要就是要明確蒙古人到達歐洲的具體位置,以及將釣魚城的偉大故事寫進普魯士的歷史教科書里。

    哪怕只是一小塊補充欄目。

    釣魚城守將王堅、王力及全體軍民固守堅城53年,期間擊斃蒙古大汗蒙哥,直至南宋滅亡且忽必烈答應(yīng)不傷百姓一人,才棄城投降,保全百姓后守城36名軍官無一人搖尾乞憐,全部拔劍自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