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朱富貴大帝親自題跋《千古忠烈第一》(來自【雨石文化工作室定制毛筆字手寫字畫真跡辦公室題字掛畫客廳行書書畫作品裝裱】),等光復巴蜀之時,準備重建廟祠,并懸掛上去,以表達大明皇室對于36位英雄的敬重之情。 除了事跡忠義英勇之外,釣魚城還有另一個特殊意義。 在釣魚城,王堅擊斃蒙哥大汗導致蒙古第三次西征無疾而終,蒙古各路軍隊趕回草原爭奪大汗之位,歐洲和穆斯L文明終于在蒙古鐵騎之下求得一寸生機。 后世有人說,歐洲人把釣魚城稱作“上帝折鞭處”,穆斯L把釣魚城稱作“東方麥加”。 朱富貴不清楚這些說法是怎么來的。 至少他并沒有聽說過有歐洲或者西亞的朝圣者來對這36位中華圣人頂禮膜拜。 甚至朱富貴審問過很多白奴,無論是傳教士還是大學生,他們都根本沒有聽說過什么“釣魚城”的故事。 所以“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這種頭銜,大概率也是后世國人出于心里安慰自封的,又或者是類似李約瑟這樣的人給評的小眾得不能再小眾的稱號,算是一種恭維。 但這一次,朱富貴是認真的。 自封的也好,別人恭維的也好,朱富貴決心將之變成現實。 將釣魚城的事跡寫進普魯士的歷史教科書,這只是第一步,但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朱富貴也不得不在別的領域做出一些小小的讓步。 而且對于普魯士版教科書中尬吹條頓騎士團的內容,大明也只好視而不見。 畢竟普魯士人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說法,并且積極參與修史最大的動力自然就是給老祖宗貼金,并且給自己的正統性加分了。 雖然鬼曉得條頓、興登堡、普魯士之間的傳承究竟有幾分正統性,但俾斯麥和隨行的容克軍官們,似乎都對此極感興趣,甚至有“我特么怎么早沒想到”的感慨。 “不過……” 俾斯麥在簽下自己大明的同時,有些疑惑地問道,“道理我都懂,只是皇帝陛下,為什么這場戰世界大戰,要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戰’呢?” ………… 關于還債,燒賣在這里說明一下,雖然沒有單章,但看字數,大家應該知道燒賣其實是一直在默默還債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