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按照纏論的說法,歷史絕不會重復,但總會驚人的相似。 這是由自然率決定的。 就好像數日后,葉赫拉那·杏貞從《大明時報》上看到朱富貴的《皇明宣戰二十國詔書》的時候,驚訝的長大了嘴巴。 “他朱富貴哪來的膽子啊?向那么多國家宣戰,他是瘋了嗎?” 這句話最終杏貞還是沒有說出口。 因為她赫然發現,《宣戰詔書》上“偽大清國”名次高居第五。 比起對朱富貴熊心豹子膽的質問,杏貞更想要對他說一句:“你不要過來呀!” 少婦杏貞不曾想到,朱富貴的詔書冥冥之中抄襲了未來的老妖婆杏貞。 同樣的,朱富貴也不曾想到,薩拉熱窩的那記槍聲,跨越了時間,終究還是響起了。 只不過這一次,子彈命中的并不是奧匈帝國皇儲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妻。 德武十年,西苑1872年6月28日。 這是必將載入各國歷史教科書的日子。 這一天,是自花剌子模殺死蒙古使者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又一場關系到整個世界的超大型戰爭的起始日。 不會再有人記得,1872年6月28日是塞爾維亞被奧斯曼土耳其征服的第486年紀念日。 不過將時間回撥一個星期,就根本不會有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了。 為了紀念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君臨巴爾干半島,“哈里發”阿卜杜勒邀請老朋友朱富貴陛下和威廉陛下,前往塞爾維亞波斯尼亞省(即波黑中的波)首府薩拉熱窩,作特別訪問。 朱富貴自然不會跑那么老遠去參加這種狗屁儀式。 婉言謝絕之余,派出了大明駐伊斯坦布爾大使錢宸代為參加。 威廉同樣不能參加這一活動。 作為基督教國家元首,羅馬皇位的潛在繼承人,威廉必須考慮自己在基督教世界的風評。 權衡再三之后,威廉一世以身體抱恙為由,婉拒了邀請。 不過阿卜杜勒的盛情難卻,接連幾次邀約。 因為巴爾干半島特殊的地緣關系,這些年奧匈帝國與沙俄的勢力一直虎視眈眈。 保加利亞、黑山、塞爾維亞等等分離勢力層出不窮。 為了彰顯維護奧斯曼在這一地區統治的決心,阿卜杜勒必須邀請一位重量級的盟友為自己背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