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一個覺得與大明做了交易,并且覺得是三贏的人還是時任偽清國蘇州巡撫的李鴻章。 當時他與“花旗國”、范德比爾特財團的三方交易確實令他受益匪淺。 直到如今,李鴻章手里還握有鳳都-新渝鐵路的原始股,是他進攻加爾各答如果失敗,下野后退居大明的依仗。 大明方面雖然進行了戰略欺騙,但如今的李鴻章心中只有感恩。 同樣的,這一次的交易,朱富貴也沒有血坑老婆的好閨蜜的打算。 大明確實會給匈牙利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朱富貴初步打算,向匈牙利提供一百五十萬英鎊免息貸款的同時,還無償提供一筆援助經費。 當然,援助的對象是匈牙利境內的什么組織,那就無可奉告了。 總之,這些援助都展現了大明慷慨仁慈的大國氣度。 朱富貴希望,匈牙利能夠變成大明的古巴,深深插入歐陸的內部。 當然,這一切還需要時間。 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還有經濟、文化、意識形態上的控制,必須長遠謀劃。 不過有一點茜茜公主的判斷很正確,那就是這個冬天,歐洲的貧民們過得格外艱苦。 在后世,燈塔開啟核動力驗鈔機的同時,至少也曉得給窮人直接發現鈔,或者提供免費的d品,讓他們一時歡愉忘記真正的痛苦。 而且燈塔國的無限量化寬松是建立在以他為主導的一套復雜的金融游戲機制上面的,他們能夠將自己的通脹轉嫁到全世界,并且從全世界吸血,從而丟出一些殘羹冷炙讓底層人混吃等死。 另外,某兔前無古人的工業生產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也用廉價日用消費品穩定住了一部分燈塔國通脹幅度。 但在十九世紀末的如今,全球金融體系還很不成熟,糧食和工業品的產出也遠遠不足。 大英帝國的相對國力雖然也很強大,但是他卻沒有辦法暢通無阻地向全世界轉嫁自身的危機,更不要說向大明輸出通脹了。 在丘吉爾政府的“良性”貨幣增發,以及大明方面一點點小小的幫助之下,一場遠比鋁制品股災更加可怕的金融災難,在大英帝國本土、殖民地,以及盟友之間爆發了。 與此同時,受到英國海上封鎖的德意志帝國的日子也不好受。 合成奶油、人造咖啡、工業黃油…… 各種各樣因為物資短缺而被開發出來的替代食品被擺上了普通德國人的餐桌。 而在艱苦生活中唯一的一絲光亮,那便是明國盟友生產的佩奇牌豬肘罐頭,作為營養補品能夠憑券在市場上買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