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國會老爺可都是見多識廣的家伙,不會輕易被“本來當初我們應該做點什么”這樣的公務員話術糊弄過去。 50萬印度殖民地軍隊,如果是在統一調度,士氣高漲,裝備精良的情況下,說實話以韃宋小朝廷,目前的實力,還真不一定能夠抵擋得住。 怎奈何,這些印度殖民地軍隊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治安官、警察,或者地方民團。 英國人始終在防范印度人爆發新一輪的民族大起義。 當然,實際上所謂的民族大起義,是莫臥兒帝國末代皇帝與擔心失去繼承子嗣權力的印度傳統地主、土邦王公糾集在一起形成的抵抗運動,與低種姓牲口其實沒有什么關系。 比起防范印度窮鬼、泥腿子,英國人更加防范的還是偽軍再次被大地主和土邦王公們利用。 所以哪怕大明大兵壓境,英國人依然沒有將先進武器交給印度人,更沒有對他們進行系統性訓練。 這樣一群烏合之眾,光是集結,就足足花掉了一個月時間。 等到他們真的到達拉賈斯坦邦西部山地的時候,朱富貴已經回到仰光了。 在這里,他將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親自指揮對英印當局,或者說是對除了印度總督府以外的英印力量的最后決戰。 其實包括莫白在內,許多軍官和士兵對于朱富貴大帥遲遲按兵不動,不下達全面總攻的命令都感到費解。 不過朱富貴的威望擺在這里,也沒有誰敢提出質疑,理所當然的認為朱富貴陛下一定又在下大棋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 朱富貴當然知道,論戰術,十個朱富貴也比不過莫白。 這個佛山猛男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磨煉了野獸般的戰場嗅覺。 這些都不是朱富貴作為一個沒怎么上過戰場的皇帝所能夠具備的。 但是,若論戰略,朱富貴也不是謙虛,十個莫白也不如自己。 這倒也不是說朱富貴自認為有多聰明,實在是站在后人的肩膀上,開了上帝視角。 朱富貴在等一個機會,一個一舉蕩平英夷勢力,并明確戰爭正義性,同時大幅度減少治理成本,或者說羈縻成本的機會。 · 德武十四年的新春朱富貴是在仰光度過的。 這些年走南闖北,朱富貴也習慣了在異國他鄉過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