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錫克人,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印度的紅脖子。 在以狡猾著稱的印度人當中,算是非常淳樸,或者說單純的一群人。 這一點從他們被屢屢煽動,對莫老仙的種種改革進行激烈的對抗就能看得出來。 在英國人到來之前,錫克人與印度教徒和綠教徒向來并不和睦。 錫克教本身就是一群不滿印度教森嚴種姓制度,追求人與人的平等的印度人,同時為了對抗莫臥兒帝國綠教徒當權派壓迫所創立的。 如果只看教義的話,錫克教在朱富貴看來簡直是完美的宗教。 他們認為世界上沒有始終唯一的真神,提倡平等、友愛,強調實干,既反對印度教森嚴的種姓制度,也不贊成綠教排斥異教的種種做法,也反對其他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視婦女。 許多人都說,他們是最好的印度人。 當然了,理論是理論,教義是教義,現實情況還需要現實的分析。 但不管怎么說,錫克人的意識形態和宗教觀念意味著他們確實和華夏有共通之處,這可以稱為雙方合作的基礎。 一開始,朱富貴是沒有考慮過與錫克人合作的。 主要是韃宋之前入關印度次大陸的時候在旁遮普搞過一些不光彩的流血事件。 許多錫克人都把這筆賬算在了大明頭上。 直到某一天,一個自稱是錫克王子的家伙,主動聯系上了大明在印度的情報組織。 大明的情報員叫做劉庸,外號庸子。 他是一個胡子拉碴,皮膚黝黑的華商,已經在印度生活很多年了。 只要他不主動透露,旁人很難看出來他是一個漢人,而會將他當做郭爾喀人、緬人或者藏人、暹羅人。 如今在加爾各答生活著很多流亡而來的緬人和暹羅人,還有前來經商的郭爾喀人和藏人。 當時,達力普身上穿著昂貴的王公服飾,卻一個人在加爾各答的街頭喝得酩酊大醉。 這顯然是極不正常的舉動。 但是劉庸并沒有立刻采取行動,而是暗中悄悄觀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