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種陰間笑話自然不足為憑,但毫無疑問,俄國人特立獨行的軌距將會給大明的新絲綢之路計劃造成不小的困擾。 后世他們在中國東北修的一些鐵路,就總是要換來換去,十分麻煩。 好在俄國現有的鐵路里程只有不到2000公里,等到一萬多公里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建成,改起來也很快。 畢竟俄國這種小國,船小好調頭嘛。 大明無論是從國力、財政、人口、領土面積,還是實力地位出發,都有資格說這個話。 除了追求更加標準,更加高質量的鐵路以外,造成大明版本鮮卑利亞鐵路總預算更高的原因還在于,這條鐵路增加了通往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支線。 這條支線將會和之前的2B鐵路打通,成為溝通神州本土和中東的重要陸橋。 當然,對于俄國人來說,這也將是他們徹底掌控伊斯坦布爾的重要交通干道。 此外,鐵路的起點從海參崴改到了天津,一方面地理緯度降低增加了路程,一方面截曲取直,不用大費周章繞著中、蒙邊境走冤枉路,縮短了路程,并且施工難度下降,所以總體來說還略微省錢了。 [因為地球是球形,所以從高緯度去歐洲要比走中緯度短一半,這也是為什么游牧民族去歐洲要比中華使者去歐洲簡單得多] 總之,15億盧布的造價是八九不離十的。 除非大明有辦法生產成本遠低于國際水平的鋼鐵來,否則就算俄國人算斷一萬支鉛筆,這個價格都是不會錯的。 最終,經過大明方面的初步計算,總計15億盧布的建設費用,按照里程和成本,大明應該分擔23,即10億盧布; 沙俄,劃掉,東羅馬帝國應該承擔13,即5億盧布。 這一點都是明賬,亞歷山大二世隨便找個猶太裔商務大臣算一算就能明白。 反正絕對沒有坑他。 但即便是5億,朱富貴也知道老毛子肯定出不起。 所以朱富貴直接給了他們兩個方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