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番外8 真.大結局-《舍弟諸葛亮》
第(2/3)頁
這種事情到了清朝才達到最巔峰,尤其是康麻子獲得太久了,他那些年紀大的兒子擺明了熬不到出頭。最慘烈的奪嫡之后,才有了正大光明匾額后面秘密立儲,但諸葛瑾眼下肯定不會勸劉備那么干,因為朝代背景和政治習慣都相差太遠了,那招其實也不好使。
劉備一聽諸葛瑾的堵漏,果然啞口無言,確實,哪怕明確立了太子,還是有可能被人攻擊,被陷害廢黜的。
這一代他倒是不擔心,有諸葛兄弟輔佐,什么都能搞定,但百年、兩百、三百年之后呢?
“子瑜必然是有了妙法了吧?但說無妨,朕絕無不從!不要有顧慮!”劉備反復思索后,他內心最終確定,諸葛瑾肯定是有招的,但他肯定是顧慮這個招會限制皇權,或者有什么別的損害,所以不肯說。
劉備反復請了好幾次,甚至比原本時空的三顧茅廬還要多費口舌,打消諸葛瑾的顧慮,最終,諸葛瑾才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劉備很好奇,憑著自己的禮賢下士、解衣推食,以及跟諸葛瑾將近三十年的君臣交情、莫逆至交,究竟是何等石破天驚的建議,能讓諸葛瑾都如此慎重。
只聽諸葛瑾深呼吸了一口,最后獻策道:“陛下若想為百世垂范一條善法,可以定下祖宗成例,天子年滿多少歲,便會自覺耳目不再聰明靈便,或許不能兼聽則明,因此……可退位為太上皇,生前傳位太子,讓太子提前正位為君。
當然,太上皇,還是可以保留視政之權,也可以幫著新君慢慢適應治國,與前代的太子監國相比,提前傳位的唯一區別,主要就在于一旦傳位之后,便不可再廢太子。畢竟廢一個太子,和廢一個已經繼位的君王,難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也足以示天下以穩定!”
諸葛瑾想到的這個招數,其實就是讓實在年老、高壽的皇帝,活著就提前退休傳位。
當然,考慮到老皇帝可能會留戀權力,所以諸葛瑾說的這個退位,還是比較接近于后來乾隆傳位給嘉慶時那種“傳位不傳璽”,
或者說接近東邊扶桑國那堆把大名之位傳給兒子后、自己出家繼續治理領地的諸侯。
這種模式,傳位者傳掉之后,實際行政權還是保留的,跟立太子/世子的制度相比,唯一的讓渡就是不能把選定的兒子再廢掉了,或者說廢的難度會極大提升。
廢太子容易,廢皇帝可就難了。這樣也可以增加父子兩代之間的信賴,互相增加安全感,也能減少太子為了擔心被廢而提前鋌而走險。
《韓非子.備內》里花了多少篇幅強調,太子是最危險的人,而且也最有動機干掉父親提前上位。就因為生太子的后妃往往年紀大了,不得父皇的寵,而父皇喜歡的年輕妃子,生的孩子自然也年輕,會威脅到太子。所以還不如讓老東西提前板上釘釘,造成既定事實,也就不用擔心了。
諸葛瑾一輩子都在琢磨如何提升互信,如何緩解權力架構的猜疑鏈,如何緩解猜疑鏈帶來的連環殺戮,所以這個問題他當然會想得非常透徹。
而且,他借著這個名義,還解決了后世多少帝王因為長壽、最后晚年臨死前那陣子,被老年癡呆的錯誤決策引導,造成巨大破壞。
老年癡呆本身不可怕,臨死前精神恍惚疑神疑鬼本身也不可怕,但是一旦這兩個東西和絕對的皇權融合在一起,破壞力就非常驚人了,秦始皇一個念頭就是幾千萬人的死傷和戰亂,漢武帝一個念頭,也是好幾萬人直接被殺,加上巫蠱之禍太子被殺。
所以在他看來,他既然幫著劉備三興了炎漢,總要留下點什么。
翻越蔥嶺,平定日韓,殖民東南亞,這些都是小功勞,他自己不屑一提。
不就是開疆拓土么,又不足為萬世垂范。
真正的大功,得是萬世垂范的制度建設。
讓老年癡呆癥的帝王,以后永遠無法再在臨終時造成巨大破壞,這才是萬世之功。
別的更大的問題,他也解決不了,解決這一點,就是他這輩子最大的貢獻了,比三興炎漢本身功勞還大。
讓癡呆的人,在癡呆之前退休,變成一條祖宗之法。
如果劉備都這么干了,后世子孫的功德都不如劉備,誰有臉違反?而且,劉備還可以留下祖訓,類似于白馬之盟。
劉備終于想明白了這些道理。
“難怪子瑜你這么害怕,猶豫鋪墊了那么久——其實有什么好擔心的?朕難道不知道,你這一切,都是苦心孤詣為了大漢?朕提前傳位,對你又有什么好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