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番外第60章 無聲的擴張-《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3)頁

    垂拱而治的日子,李素這個丞相也相對清閑。

    那幾年里,李素基本上可以把日常政務丟給新人,而他自己只要抓大方向,外加做一些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主持國家的對外探索和開拓。

    畢竟這種活兒不枯燥,還可以偶爾借故代天巡狩、出遠門游覽長見識,算是最適合現代人三觀的了。李素前世剩下的那點先知先覺,也只有在這些領域,才最好發揮。

    有錢有勢之后,又沒有別的高科技娛樂活動,誰不想周游世界啊。

    而這幾年里、李素把日常政務一步步清閑下放,也導致了大漢朝廷中樞權力結構進一步的過渡變化。

    畢竟歲月不饒人,老一輩的官僚到了年紀,總會因為精力不濟而慢慢退下去的。

    隨著時間進入217年初,朝中的中樞人事構成,大致是這樣的:

    之前已經退居二線的司徒鐘繇,現在是徹底告老退休了,司徒的榮譽頭銜也辭了。

    按照歷史,鐘繇的壽命倒是還能再活個十年,現在是六十七歲。但天下如此太平,也犯不著讓一個老人一直忙活,該退休就退休。

    朝廷人事的另一個重大變故,是尚書令荀攸,也因為健康原因,不得不退居二線,暫時保留尚書令頭銜,實際上接替鐘繇為長安留守。

    別看荀攸比鐘繇年輕十幾歲,可歷史上他的壽命比鐘繇還短得多,原本這時候都已經死了。只不過,荀攸歷史上的死因,是建安十八年的曹操伐吳大戰時、在軍中染病。

    歷史上,漢末最嚴重的兩場造成高層大人物批量死亡的瘟疫,就要數建安十八年和二十二年那兩場了,還都跟曹孫之間的大戰有關。

    后人分析,那顯然是因為動輒十萬計的大軍、在大范圍上南北調動,士卒水土不服、還把炎熱和寒冷環境下的病原體千里轉運攜帶回后方,才導致那么重的死傷。

    簡單來說,就是“曹軍打孫權時染了南方才常見的瘟疫,然后帶回北方。而北方的大部分人口,當時對南方來的瘟疫缺乏免疫力,就大面積死亡。

    同理曹軍也把南方比較罕見的北方瘟疫帶到南方傳染給孫權軍,導致孫權軍高層也明顯有一批死亡。”

    現在,因為戰爭早已結束,所以這種原本該由大規模軍事調動導致的瘟疫異地流動,被大大緩解了。所以荀攸、魯肅這些原本就是染疫而亡的隨軍將領,也都能盡享天年。

    “建安七子”在原本歷史上,也是在這第二場瘟疫中團滅的,現在這些情況也同樣沒有發生。

    荀攸僅僅是正常年老多病、退居二線,他的活兒不能沒人干,這就輪到當了五年中書令的諸葛亮,正式接手尚書令的差事。

    不過,荀攸還要保留尚書令的頭銜待遇,所以暫時給諸葛亮司空的頭銜過渡一下,也算是朝廷最后一次封舊的實權三公,

    等荀攸徹底正式退休,將來就廢除舊三公,讓諸葛亮名正言順只掛尚書令。

    諸葛亮掛司空的名頭做尚書令的事兒之后,他原本空出來的中書令職務,就由魯肅接替。

    到這時候為止,漢朝新的三省官職基本上也搭建完畢了。

    原本黃門系統的也正式改稱“門下省”,門下系統的最高官員原本只是“侍中”,聽起來比尚書令中書令差點逼格,

    為了以示區別,劉備跟朝臣商量之后,把“門下省”的長官暫時稱為“大納言”,其實這也是跟后世隋唐時期三省制初設時改得差不多。而其下的副職,才繼續稱“侍中”,可以設兩人。

    同理,上述的“尚書令”、“中書令”旁邊,也一樣設左右兩個副職,自然就叫仆射了。

    這些三省副職的設立,也可以避免撤銷三公榮譽頭銜后、“國家級”位置太少,安排不下那么多功臣元老,都往“部尚書級”擠。

    217年人事調整后的大漢朝廷,借著鐘繇荀攸的退休,還趁機清退整頓了一批年老衰弱之人。

    這期間,還有原本的侍中沮授年老病死,另外一些老臣也不在了。歷史上沮授這時候都死了有十五年了,不過原本他該是官渡之戰中死的,屬于非正常死亡,并非天壽已盡,如今才多活了十幾年。

    沮授雖然是袁紹那兒過來的降臣,但他畢竟跟劉備早年就有交集,靈帝的時候還短暫做過劉備上級和同僚。所以沮授病逝的時候,劉備還挺真性情地傷感了一下,輟朝一日。

    至于劉表、簡雍、孫乾這些原本的九卿,荀彧之類的降臣,如今也已去世,自不必提(簡雍最后的事跡記載在214年,《三國志》上劉備稱帝時沒有封他的紀錄,可見肯定是沒活到劉備稱帝。壽命跟孫乾差不多)

    最終梳理過后,朝廷以李素為丞相、

    諸葛亮以司空錄尚書令事、魯肅為中書令、顧雍為大納言。

    以法正為尚書左仆射,劉巴為尚書右仆射;

    以董和為中書左仆射,國淵為中書右仆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