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備抓著趙云的手拍了幾下:“朕與群臣、諸弟起兵匡扶大漢,天下儼然已三十余載。中興六公爵,如今僅余其半,就剩卿等三人了。 托付后事上,朕也就沒什么可多說的了。日常治軍理兵、懾服邊地叛亂,全在子龍。朕今日加封你為大將軍。至于國家大略,以后你們都聽伯雅吩咐便是。” 趙云帶甲在身,只能拱手:“臣謝陛下知遇之恩。” 劉備又喊過李素:“賢弟智冠天人,賢絕先圣,古今莫有過此,必能思得萬年永治之法,革除割據、外戚、宦官、世家諸般治道頑疾。 今后但有所得,盡管施行,便是要限制君權、讓后世不肖子孫不得妄為,也無所謂。朕知道那都是為了大漢長遠好。” 李素也有些感動:“陛下多慮了,必不至于此?!? 劉備點點頭,第三個吩咐諸葛亮:“伯雅觀其大略,不問細政,查漏補缺,還要仰仗賢侄多多費心了?!? 最后,他才讓太子劉理膝行而前,摸著劉理的頭交代:“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當晚,劉備駕崩于德陽殿,終年六十六歲。 比他原本歷史上又多活了三年多,竟然活到了原本歷史上曹操的壽命,李素注意到這一點后,也是不勝唏噓。 從關羽之后的九個月里,劉關張先后都沒怎么受苦過去了,代表著一個時代也就此翻篇了。 章武三十一年最后剩下的三個月時間,朝廷也沒什么動作,一切照舊,就是治喪,年號也還沒到改的時候。 拖到第二年開春,國家上下的哀思也差不多散了,在李素主持下,按照一世一元的法則,給劉理定了新的年號。 朝廷的大政方針思路,無非是停止對外用兵、防止疆土過闊帶來的內部不穩,把重點花在消化劉備晚年新征服的土地上。 不畢竟漠北和莎車花拉子模那些,都才分別被征服四年和兩年而已,遺老遺少還很多。要確保這些邊遠地區不因為大漢皇帝的更替而重新離心,要做的工作就已經不少了。 而事實上,當地還真就先后發生了好幾起性質類似于歷史上劉備死后的孟獲之亂的兵災。 好在朝中有大將軍趙云統籌調兵,國政方針全部李素說了算,這些事兒也都在兩三年內重新搞定。算是趙云告老病退之前,為大漢做的最后一波功勞。 最終,趙云因為活得久,立功周期長,傳給后世子孫的封地,竟然還略微超過了關羽張飛,達到了十五個縣,算是僅次于李素的封地最大的公爵。 他實際控制的封地區域橫跨遼吉,甚至還有一角伸入了后世屬于毛子國、北棒國的海參崴、圖們江口地區。 唯一遺憾的是,原本被大漢拿來當槍使的帕提亞人,最后還是在劉備死后兩年、因為大漢軍隊無力維護國際秩序,所以還是被波斯薩珊部滅了。 大漢沒有直接損失,但也失去了繼續干涉中亞問題的借口、也失去了在當地為大漢籌措糧草、邀請大漢維和的盟友。 天下文明世界從此進入了大漢、薩珊、羅馬、貴霜四帝國時期,以及天竺和北非埃及一帶的一些小國。 此后十余年,大漢進入了一段其他方面類似文景之治、但工業科技和地理發現方面卻更有勝之的繁榮期。 軍事上的收縮穩健、內政上的輕徭薄賦、讓科舉進一步清明、人才上升流動通道更順暢。工業科技和商貿往來高度繁榮,美洲作物和用于制造萬金油的澳洲桉樹等植物,也以每隔數年發現一個新品種的頻率,漸漸往中原傳播。 (桉樹的桉葉油是萬金油等熱帶防蟲藥的三大主要成分之一,有了桉葉油才能讓熱帶殖民安全度徹底提高。 但種桉樹有壞處,所以李素沒有在中原直接種,只是在海軍發現澳洲后,從澳洲引進到旅漢南島,也就是菲律賓地區種植,然后直接把桉葉油收獲之后海貿運回中原。) 巧克力,玉米,土豆,辣椒,南瓜,番茄,花生油……十余年間豐富了漢人的田園,讓天下人口進一步增加,也免于饑饉。 劉備晚年,大漢人口數量規模一直維持在三千五百萬左右——原本會增長得更快,但主要是地理發現交流引入新的傳染病,始終在壓制人口壽命,抵消了一部分自然增長。 但是到了230年代,隨著傳染病的壓制效果漸漸弱化,李素也有限地推廣了一兩種他懂得的免疫防疫技術,比如種天花牛痘。美洲作物也漸漸自然普及,人口增長終于有些壓不住。 很快突破了四千萬、后來又逼近五千萬。李素在劉備之后,又大權獨攬輔政十六年,尊榮無比,劉理對他也確實真心敬重有加,沒有絲毫怨念。 到七十歲時,擅長養生的李素完全正式退休,回揚州會稽郡的封地又安度了幾年晚年。最后一直活到七十三歲,西元245年,漢452年,與孔子同壽,比劉備晚了十九年。 諸葛亮因為這一世有好好護肝,而且也養生沒那么累,本身身體素質條件就好,居然壽至八十四歲,比原本歷史上整整多活了三十年,至西元265年、漢472年。 因為諸葛亮的高壽,他甚至活得比皇帝劉理還久,以至于還比他年輕了十幾歲的皇帝劉理走在他前面、還托付他輔政嗣君,當然已經不存在所謂的“托孤”盛軌了,畢竟天下已經很太平了。 李素和諸葛亮全權輔政的三十年,是大漢三興后的絕對內政發展黃金期,科教文化全部昌明,社會生產力幾乎全面發展到了后世16世紀的水平。 本該出現在大航海時代的火槍大炮、新一代煉鋼技術、機械加工技術,也全部出現了,之前戰爭年代只是重點發展所留下的短板,也在市場繁榮的自然推動下,自發補齊了短板。 大漢的人口,在245年李素晚年,達到六千萬。到諸葛亮晚年的265年,達到八千萬。 …… 諸葛亮之后,大漢沒有再設立丞相,但大家也形成了對君權一定制約的默契,靠科舉開明政治維持社會流動性,穩定統治期自然也遠勝從前。 西漢、東漢的社會穩定期,最多也沒超過一百五十年過,就被土地兼并和階級固化給打趴了。李素和諸葛亮優化后的制度,這些問題被極大緩解、矛盾積累速度慢。 還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和農業產能潛力可挖,一切的一切,讓三興之后的漢室居然連續運轉了三百多年,都沒有嚴重的內部危急。 西元300年時,大漢總人口破億,360年時,破兩億,400年時,破三億,480年時,破五億,最后總算進入了馬爾薩斯陷阱。 而因為大漢畢竟沒有實行資本注意制度,李素和諸葛亮之后那些日子里,科技的進步肯定比不上同等時間段里、歷史上實施資本注意鼓勵創新時的速度。 所以諸葛亮晚年科技水平停留在16世紀末,到了公元480年時,大漢的科技也才普遍相當于另一個時空的18世紀中期、距離全面工業歌命還差臨門一腳。 生產力不夠發展,糧食不夠,人口爆炸,穩定存在了七百年之久的漢朝,終于不得不冒險轉移矛盾。 好在因為七百年積威,人心思漢,殿興有福意識形態被宣傳了三百多年,人人奉為圣賢之論,所以倒是沒人想到推翻大漢來解決這個矛盾。 再加上大漢有科技和軍事優勢,最后博弈的結果,是大漢走上了一場對外挑釁擴張洗牌、對外轉移矛盾的路子。 一場持續三十年的對外擴張戰爭,還有一場隨后持續三十年的鎮壓平叛維持統治期,把大漢的先進科技和文明帶向了全世界。 480~510年間,波斯的薩珊、天竺的笈多、歐洲的羅馬帝國,全部被大漢滅了。大漢在這個過程中,掠奪了巨量的財富和文明遺跡,釋放了內部壓力和貧富分化,但也付出了大量人口。這個征服,短時間內比另一個時空的成吉思汗還要恐怖。 六十年里,又一波“天下戶口減半”,到540年(漢750年左右)時,大漢戶籍總人口居然從之前的突破5億,回落回了3億多。不過這么一波洗牌,大漢又能撐個兩三百年的馬爾薩斯周期了。 因為工業歌命還未開啟,大漢的疆土過闊懲罰太嚴重,而且人種上差異確實太大,那些被征服的都是白人,看膚色怎么都不會服你,所以叛亂此起彼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