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番外第75章 千年帝國(真.大結局)-《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3/3)頁

    大漢的統治在各地只持續了一兩代人,隨著當地人也在“成為大漢子民”的那幾十年里,漸漸學會了大漢的軍事科技、先進意識形態,稍稍拉平了雙方的代差,

    在西元六世紀中期,思念西方的遺老遺少們持續武裝斗爭,紛紛在羅馬帝國的遺址上重建了法蘭克和拜占庭,

    只不過這個新的法蘭克是徹底擁有了西歐,包括三島和伊比利亞半島,

    而拜占庭也跟原本歷史上的不一樣,這個世界的拜占庭沒有亞洲部分領土、沒有占有后世的土耳其,反而是往基輔方向發展,往北方毛子領土擴張。

    法蘭克和拜占庭的分庭抗禮,基本上也可以算是以信仰來劃分,所有信羅馬那一派的都是法蘭克的,所有信正教的那一派的都是拜占庭的。

    在中東和南亞的土地上,阿拉伯和后笈多王朝也先后在幾十年前被大漢洗牌滅掉的古老帝國們殘骸上重建。

    另外,這些國家在重建的過程中,那也是痛定思痛、把舊的落后制度都摒棄了。他們就像原本歷史上被打痛到甲午狀態的晚清人一樣,開始窮則思變、救亡圖存,搞“師漢長技以抗漢”。

    凡是大漢傳過去的東西,他們都無差別覺得是好的,必須學習,覺得大漢就是靠這些先進制度才牛逼的。不能光學工程技術和自然科學,連哲學政治理論體系也要學。

    很多西方七世紀的頂級思想家,當時都成了鉆研《殿興有福論》的高手。畢竟西方人重建的制度也需要有皇帝、有國王嗎,而只要是君主制在地球上存在一天,“殿興有福”這種給正當防衛立國者準備的理論,就肯定是有好處的,能確保君主武裝建立政權后代際傳承更穩定。

    那些西方思想家把這個道理想明白之后,就不約而同去跟類似于查理曼大帝、查士丁尼大帝、阿拉伯開國軍閥們這樣的世俗君主兜售,

    告訴他們“大漢之所以強,就是因為他們過去七百年都沒有朝代更替,所以每次外國有興衰周期而大漢沒有,所以大漢可以趁你內亂要你命。而大漢的建設成果可以一代代代際傳承積累下來,厚積薄發幾百年后就比你牛逼了”。

    于是乎,在全人類都還在君主制的情況下,李素的《殿興有福論》就成了7世紀的普世價值、跟晚清宣揚的“德賽兩先生”一樣被所有地球人中的讀書人掛在嘴邊。

    大漢要用這個理論維持統治穩定,外國也要用這個理論武力復國,交戰雙方都拿著李素的理論整合自己內部資源、提升調度動員效率。

    西方君主也先后在巴黎、君士坦丁堡、巴格達三處給李素立廟,但是要淡化他曾經是“大漢丞相”這個歷史身份,而是把他處理成一個普世價值的圖騰符號,同時著重宣傳他們本國那些把李素的政治哲學思想給本土化的具體哲學家。

    總而言之,從人類思想史的角度來說,李素被尊為全球公圣,一直持續到君主制在地球上消失的那天。大漢雖然沒有長久實現武力統一全球的軍事勝利,卻也跟《文明6》里那些走“文化勝利”的玩家一樣,成功宣揚了漢式普世價值。

    最終,大漢能穩固守住的固有領土,依然還是以撒馬爾罕、巴爾喀什、后世的孟加拉和阿薩姆為界,從這條線以東的土地,全部歸屬大漢所有,世界也早就習慣了,壓根兒沒想過反攻。

    這跟幾百年前的疆域相差不大,最多就是阿薩姆、孟加拉和部分緬甸新開荒地區算是新加的,另外就是漠北一直到西伯利亞,也不可能有人來搶。

    不過,大漢也在西方新四大帝國的重新叛亂建國過程中、因為雙方都用上了火槍大炮對戰,激發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和科技升級狂潮。

    之前大漢吊打全世界,因為沒對手,才漸漸僵化故步自封、諸葛亮之后兩百多年都不怎么攀科技。現在有了對手,競爭性升級,進步還是很快的。

    所以到公元540年、西方各國分別另起爐灶重建的時候,蒸汽機工業歌命終于水到渠成進入了爆發期。

    新形勢也需要新制度,大漢反思了之前六十年減少了一億多人口、白打了那么久又被推回來,決定進一步限制君主權力,不能再搞窮兵黷武轉移矛盾。

    好在,這個世界的皇帝,也比另一個世界的中原皇帝更安心,不怕權力被限制——后世的華夏之所以不能搞君主立憲,是因為君臣猜疑鏈已經鎖死了,皇帝失去兵權就怕被人殺了,是絕對的你死我活。

    而如今的大漢,因為沒有過“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的黑歷史,七百五十年下來,大家也習慣了不姓劉不能做皇帝,所以皇帝自己也安心一些,敢試探性放權。

    就好比原本歷史上曰本人的天皇,他們就不太怕被幕府將軍殺了,因為他們存續的時間長了,不改朝換代,君臣猜疑鏈就寬松一些。

    大漢試圖發動全球統一戰爭的那兩代雄主過去之后,新皇帝也為之前的損失慘重、西方重新崛起下了罪己詔,從限制擅自對外宣戰的權力開始,往君主立憲過渡。

    這種政治上的變革,也跟工業歌命的爆發,剛好吻合上了,整個世界就從公元550年左右、達到了原本歷史上1780年左右的生產力水平。

    皇帝亂發動戰爭的權力被限制后,大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口再次出現暴漲,但這一波他們就沒有再想打仗轉移矛盾,而是把腦子花在了“往美洲和澳洲移民”方面。

    此后近兩百年,大漢靠這個新的思路,來解決本土人口過剩的問題。而歐洲人和中東人因為沒到這個程度,最后就導致美澳的當地人漸漸黃種人化,壓根兒就沒白人什么事。

    只是這些地方也只算大漢的殖民地,沒法控制成本土。就相當于歷史上英國對米國澳洲的控制差不多。

    公元650年左右、漢900年時,第一次工業歌命結束,電的原理首次在實驗室里被發現,大漢的自發式君主立憲準備也基本上完成了。因為皇帝畢竟有近千年權威了,大漢的君主立憲肯定比歷史上英日要強權鐵腕得多。

    所以立憲后的漢朝皇帝權力,依然比歷史上德國人在帝國時期的皇帝權力還略大一些,經濟政策上也更傾向于國家統籌調控,而非自由市場,是一個大政府主導的,這點上也比較接近歷史上的德式。

    到漢900年時,距離李素已經過去了近500年,會稽郡公也傳了整整24代。他的24世子孫中,特殊時期重新爬上政壇頂層為丞相的有5代,為尚書令、中書門下平章事的有9代。

    還有好幾代當了部卿,最后幾代特別不成器就當當富家翁或者打理打理產業。幾經沉浮也算是始終混得不錯。不說“二十四世三公”,那至少也是“二十四世里有十四世三公”。

    因為李素封圣的歷史地位,五百年里所有讀書人都讀殿興有福理論,加上最近二百年全球所有君主制國家也都在讀殿興有福論,漢朝皇帝始終對這個家族優容有加,沒怎么折騰。

    畢竟皇帝也知道,如果李素被全球封圣,而他的后人卻在大漢境內被罷黜,那很容易造成思想混亂、不利于國家統治,說不定還能給外國蠻夷制造標榜他們才是“李圣思想正統繼承者”的機會。

    至于李家的封地,哪怕會稽郡和閩中郡后來再是拆分縣數,到了24代人、500年之后也早就一代一個縣還得差不多了。

    最后只留下一個縣是承諾永久不收回的,所以李家就留下了句章縣為永久封地——不過別小看才一個縣,畢竟漢900年的時候,后世魔都的大部分地區也還在海底呢,這500年里長江流域的江海貿易轉運,就是靠句章縣。

    海關署和市舶司也都在這兒,這等于是全球最大的海貿和金融中心。打個比方,擱后世那就等于“你只有一個縣封地,但把魔都封給你”,所以李素子孫的富貴是不容置疑的。

    漢900年時,李素第24代孫又有個特別成器的,他們家族一貫家學淵源也做得好。他原本也沒打算在政壇如何發揮,但因為水到渠成時機成熟,剛好那時候君主立憲的轉型正式完成,他也在民意推戴下當選大漢第一代選出來的首相。

    不過,既然是選的,也就不可能子孫相襲,只是做了十幾年,就退下去了,也算是開了一個和平交接權力的善政先例,給后人開了好頭。

    漢有天下900多年后,君主專制終于是結束了,工業歌命都即將開啟第二輪了,漢將以立憲的方式,換個活法繼續演變下去。

    ——

    (全書完)

    新書叫《重生之我全都要》,比較傳統不整活的,但是相信會有干貨硬貨、于傳統中見新意。已經更了兩萬字了,畢竟是從歷史回到都市,也不敢奢求大部分讀者追。

    這里只是提醒一下那些追看了我七八年的老主顧,信得過我干貨水平的,賞個面子瞅一眼,投幾票,謝了。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