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正德新歷】-《夢回大明春》
第(2/3)頁
至于農歷使用過久,就會出現歲差現象,這在東漢時期就發現了。并且,賈逵和李梵在改歷時發現,出現歲差跟月亮行進速度變化有關,并且還測算出月亮運動速度變化的規律。用科學語言解釋,便是月亮軌道近地點的進動——只是他們不知道,地球受太陽和月亮引力作用,也會發生進動現象,也會造成農歷歲差。
因為顧忌朝臣反對,王淵不敢改用陽歷,卻可以往農歷里面加東西。
比如湯若望主編的清朝歷法,就各種往里面扔西方科學數據。
中國農歷是陰陽歷嘛,是陰歷和陽歷的結合,扔起東西來太方便了。歷朝歷代,修編歷法時都在干,把各種新發現往里面扔,如此才有了集大成的授時歷。
王淵又說:“推行新歷的同時,請陛下推行時制與分制。今后,官府與軍營點卯,甚至是各地科舉,都按照某時某分來計算。”
朱厚照不解道:“為何如此麻煩?”
王淵笑道:“陛下可以開設鐘表工廠,制作鐘表賣給各地官府和民間,所獲利潤皆歸內庫。”
朱厚照頓時拍手:“此法不錯!”
王淵提醒:“別賣得太貴。”
工部改進的鐘表,比歐洲更先進,已經有了分針,正在琢磨著如何添加秒針。并且,鐘表已經推廣到府一級,由各府的陰陽正術管理時間。
王淵想要借著頒布新歷,把“分鐘”徹底推向全國——大明早就有24小時概念,不需要王淵進行推廣。
這種推廣,看似沒啥用,其實跟推廣農作物一樣重要。
早期人類認識時間,以天為單位。漸漸有了月,有了年,又有了時辰,再有了小時。每一次有新的時間概念誕生,就以為著人類社會的新發展,“分鐘”的誕生將使人類活動變得更精細。
……
朝會。
禮部尚書毛澄率先反對:“大統歷乃誠意伯(劉伯溫)所創,由太祖皇帝欽定,怎可貿然改之?”
王淵手持笏板,不疾不徐道:“大統歷沿用授時歷,并無多大改動,至今歲差已有一天。毛先生身為禮部尚書,肩負祭祀之責,你祭祀的時間誤差一天,難道就不怕宗廟先賢和山川神靈怪罪嗎?”
毛澄瞬間愕然,這事兒不該他反對,他應該鼎力支持才對。
閣臣毛紀出列說:“頒布新歷,勞民傷財,請陛下謹而慎之。”
新歷的頒布,并非說完就了事兒。就像后世更換市縣級名稱,所有的公函、公章、相關公司和機構,全都得跟著一起改名字。新歷也一樣,全國相關活動和文件都得改,民間的歷書還得跟著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