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楊廷和的轉變】-《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遵化鐵廠的廠址,在明代一共變動三次,原因都是鐵礦資源日漸枯竭。
如今位于白冶莊,也叫白冶城,即后世遵化鐵廠鎮附近。
白冶城,顧名思義,此地有城墻,而且還是石頭城!
城不大,正方形,邊長僅一里。但是,城墻高兩丈、寬一丈,地基夯了九層灰土,這他娘就是一座堅固無比的城堡。
此城,專為保護鐵廠而建,城內囤積鋼鐵、兵器和軍隊,百姓和工匠都只能住在城外。
城內守軍頭目,被王崇擼了個遍,暫時由豹房軍官代管,鐵廠頭目也已經換了七七八八。
凌夏指著桌上的地圖說:“咱們在京城太想當然了,鐵路不可能修到鐵廠,否則你我的孫子輩才能修成。”
王崇苦笑:“來到鐵廠之后,只看那地形就知道,翻山越嶺哪是那么好建的。”
凌夏在地圖上一劃:“從鐵廠修一條鐵路到白冶河,大概五六里路,鋼鐵裝船走水路就能到薊州。我們可再從薊州修鐵路,向西連接北京。如此,只需建造鐵路百余里,里程較原計劃縮短了三分之一。”
從遵化鐵廠到薊州,明代是可以直接水運的,后來因興建水庫和唐山大地震,河道才徹底給斷了。
王崇點頭道:“那還好。”
凌夏問道:“鐵廠情況如何?”
“需要大量冶鐵工匠,至少得調一萬人過來。”王崇頗為頭疼。
明代的鐵廠,分官營和私營。
官營鐵廠純屬計劃經濟,朱元璋規定,朝廷需要鋼鐵的時候,分配給各鐵廠定額任務。朝廷不需要鋼鐵的時候,官營鐵廠全部停工。
這導致沒有大規模戰事的年代,官營鐵廠長期處于停工狀態,如此發展到弘治年間?全國官營鐵廠荒廢得七七八八。
別怪朱元璋小家子氣?因為當時的鋼鐵產量太恐怖了,全國官營鐵廠年產量高達1847萬斤(含生鐵)。洪武二十五年開爐?三年時間冶煉鋼鐵3743萬斤(含生鐵)?把官府的鋼鐵庫房都給裝滿了,怎么可能一直生產下去?
就拿遵化鐵廠來說?北方最大的冶鐵基地,冶鐵工人僅有二千五百余?經常每年歇工好幾個月。而廣東的佛山鎮?冶鐵工人多達三萬人,而且日夜不停開工,民營企業的活力遠高于官營。
更可惡的是,遵化鐵廠大量使用罪犯炒煉鋼鐵?動輒毒打虐待?煉出來的鋼鐵質量堪憂,而且冶鐵工人死亡率非常高。
朝廷要求嚴格的冶煉任務,他們使用木炭冶煉。朝廷要求不高的時候,他們就用煤炭糊弄。還有一些權貴上下其手,讓工人為自己干私活?大量冶煉熟鐵偷偷私賣。
王崇說道:“一里(559.8米)鐵路,耗費鋼鐵至少四五萬斤?以遵化鐵廠歷年的產量,一年煉出的熟鐵也就修七八里路。所以?我還要一萬冶鐵工匠,還要一萬礦工和五千燒炭工。這里的煉鐵爐不用改?炒出的熟鐵用于鐵路部件。再新建三十座煉鋼爐?全部使用老師的坩堝煉鋼法澆鑄鋼軌。”
凌夏驚道:“你一張口就要兩三萬人?且不說?能不能把人數湊夠,那得需要多少銀子和口糧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