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百年之法】-《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這年秋天,老丈人黃珂病逝,黃峨連忙回鄉吊唁。順便代表丈夫,看望年邁多病的恩師席書。
黃珂和席書,都是四川遂寧人。
小皇帝朱載堻特別恩遇,派一位行人(正八品)、十二名錦衣衛護送,往返花費全部由國庫開銷。
這位行人,還有一個任務,幫皇帝把墓志銘帶去。黃珂的墓志銘,是理學大宗師羅欽順所寫,由皇帝朱載堻親自謄抄。
此舉,讓反對改革派瑟瑟發抖。
王淵的老丈人死了,皇帝都親自謄抄墓志銘,可見皇恩浩蕩到什么地步!
城西,王宅,大學士第。
王淵與舊友常倫宴飲,一邊喝酒,一邊討論“一條鞭法”。
王淵說道:“將所有賦役,都統歸一鞭,今后地方恐會再行加派?!?
常倫笑道:“何為一條鞭?便是把雜項加派都算進去。既然已經算進去了,如何還能再加雜項?勿須擔心,朝廷發文不得再加即可?!?
王淵搖頭:“百年之后,你我身故,而一條鞭還流行于世。屆時,天下百姓只知一條鞭,而不知一條鞭包含雜稅。官員和士紳必然聯手漁利,憑空再加一些雜項攤派,如此等于小民被加派了兩次雜稅。”
常倫笑容頓失,點頭說:“很有可能?!?
王淵說道:“沒有什么是萬世之法,我等變法改革,能定百年江山已屬不易。但還是應該留一手,我會上疏陛下,請在全國清丈完畢之后,以大明皇帝的名義昭告天下:盛世之土,永不加賦;盛世之民,永不加役。”
“此法可也,”常倫高興道,“今后誰若私自加派,便是違反了紹豐皇帝祖制!”
一條鞭法雖沒有攤丁入畝,但本意也是減輕小民負擔。
即賦役總額不變,以清查田畝的方式,增加賦稅來源再平攤,以縣為單位分攤下去,如此就能減輕個人負擔。同時,將田賦、徭役和雜稅合并,通過非常復雜的計算方式,揉到一起來平攤給全民。
這種做法肯定問題無數,但比大戶躲避丁役,全讓小民承擔更進步,至少能讓貧苦百姓喘口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