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給神廟娶親?】-《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王淵琢磨著遷徙大量和尚道士過來,信使還沒出發(fā)呢,印度教祭司就找上門來了。
被天竺棉會滅掉的阿難國,嚴格而論屬于“斷裂國家”。
因為當時正統(tǒng)的印度教王朝,已經(jīng)被綠教勢力給滅光了,印度教徒再次建國的時候,只能追尋更早的王朝來繼承法統(tǒng)。
初代國王選擇復興卡納塔克邦,宣稱自己繼承遮婁其王朝的法統(tǒng),并采用遮婁其王室的野豬徽章。如今這個國都,即王淵命名的沛陽城,就建立在遮婁其王朝的都城遺址上。
阿難國的統(tǒng)治來源于印度教,因此神廟建造出現(xiàn)一個高峰。
僅沛陽城內(nèi)外,就陸續(xù)建造十多個神廟。
這些神廟擁有諸多功能,除了進行宗教事務(wù)之外,就連朝廷議事都在神廟中進行。它們類似一個個城堡,阿難國歷史上的第一座神廟,干脆是遮婁其王城的縮小復制版,也就是一座神廟建得像微型城市。
阿難國的新王繼位,必須在神廟當中進行,否則就缺乏合法性!
王淵不是宣稱自己是新王嗎?
印度教祭司觀望多日,終于迫不及待求見,這些家伙想給王淵加冕。
王淵把吳汝霖叫來,問道:“印度教祭司,有真正的實權(quán)嗎?跟基督教的教皇、主教相比如何?”
吳汝霖解釋說:“回稟陛下,印度教祭司并不能干涉朝政。他們跟國王、貴族是共生的,甚至祭司本身就是貴族,長期依附于國王和地方諸侯。就拿沛陽城來說,各寺廟的祭司,甚至互相競爭。誰能為新王加冕,誰的香火就更旺盛,更容易獲得信徒的捐贈與朝拜。”
王淵啞然失笑:“原來是跑來打秋風的。”
沛陽城內(nèi)外的十多座神廟,已經(jīng)被天竺棉會洗劫屠戮,如今只剩下兩座而已。
一座叫羅摩神廟,主要供奉羅摩大神。印度神話傳說當中有兩位羅摩,一個是毗濕奴的第六次化身,一個是毗濕奴的第七次化身。
一座叫克里希納神廟,主要供奉黑天大神(音譯為克里希納),即毗濕奴的第八次化身。但是,這座神廟是王淵的便宜岳父,阿難國克里希納國王所建,也相當于用國王的名字命名,建廟的契機是慶祝他征服了一個蘇丹國。
王淵隨即召見兩位祭司,他們面對新王時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
實在是天竺棉會殺得太狠了,一群商賈和私兵,沖進神廟就搶掠金銀。印度教和尚們出面阻止,要求他們不要毀壞神像,結(jié)果直接刀槍伺候,好幾座神廟被直接殺空。
這事兒引來印度教徒的公憤,因此聚眾鬧事好幾回,把天竺棉會搞得不堪其擾。
最終,天竺棉會選擇妥協(xié),還把傀儡國王送去神廟加冕,幸存的印度教祭司從此順服。
簡直太好打發(fā)了,毀廟殺僧的大仇,居然就這樣輕松化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