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詩曰: 劇賊從未有賊智,其間妙巧亦無窮。 若能收作公家用,何必疆場不立功? 自古說孟嘗君養食客三千,鸡鳴狗盜的多收拾在門下。后來被秦王拘留,無計得脱。秦王有個爱姬傳語道:“聞得孟嘗君有領狐白裘,價值千金。若將來送了我,我替他討個人情,放他歸去。”孟嘗君當時只有一領狐白裘,已送上秦王收藏內庫,那得再有?其時狗盜的便獻計道:“臣善狗偷,往內庫去偷將出來便是。”你道何為狗偷?乃是此人善做狗嗥。就假做了狗,爬墻越壁,快捷如飛,果然把狐白裘偷了出來,送與秦宫爱姬,才得善言放脱。連夜行到函谷關。孟嘗君恐怕秦王有悔,后面追來,急要出關。當得關上直等鳴鳴才開。孟嘗君著了急,那時食客道:“臣善鸡鳴,此時正用得著。”就曳起聲音,學作鸡啼起來,果然與真無二。啼得兩三聲,四下群鸡皆啼,關吏聽得,把關開了,孟嘗君才得脱去。孟嘗君平時養了許多客,今脱秦難,卻得此兩小人之力,可見天下寸長尺技,俱有用处。而今世上只重著科目,非此出身,縱有奢遮的,一概不用。所以有奇巧智謀之人,沒处設施,多趕去做了為非作歹的勾當。若是善用人材的,收抬將來,隨宜酌用,未必不得他氣力,且省得他流在盜賊里頭去了。 且如宋朝臨安有個劇盜,叫做“我來也”,不知姓甚名誰,但是他到人家偷盜了物事,一些蹤影不露出來,只是臨行時壁上寫著“我來也”三個大字。第二日人家看見了字,方才簡點家中,曉得失了賊。若無此字,競是神不知鬼不覺的,煞好手段!臨安中受他蒿惱不過,紛紛告狀。府尹責著緝捕使臣,嚴行挨查,要獲著真正寫“我來也”三字的賊人。卻是沒個姓名,知是張三李四?拿著那個才肯認帳?使臣人等受那比較不過,只得用心体訪。元來隨你巧賊,須瞞不過公人,占風望氣,定然知道的。只因拿得甚紧,畢竟不知怎的緝看了他的真身,解到臨安府里來。府尹升堂,使臣稟說緝著了真正“我來也”,雖不曉得姓名,卻正是寫這三字的。府尹道:“何以見得?”使臣道:“小人們体訪甚真,一些不差。”那個人道:“小人是良民,并不是甚么我來也。公人們比較不過,拿小人來冒充的。”使臣道:“的是真正的,賊口聽他不得!”府尹只是疑心。使臣們稟道:“小人們費了多少心機,才訪得著。若被他花言巧語脱了出去,后來小人們再沒处拿了。”府尹欲待要放,見使臣們如此說,又怕是真的,萬一放去了,難以尋他,再不好比較緝捕的了,只得權發下監中收監。 那人一到監中,便好言對獄卒道:“进監的舊例,該有使費,我身邊之物,盡被做公的搜去。我有一主銀兩,在岳廟里神座破磚之下,送與哥哥做拜見錢。哥哥只做去燒香取了來。“獄卒似信不信,免不得跑去一看,果然得了一包東西,約有二十余兩。獄卒大喜,遂把那人好好看待,漸加親密。一日,那人又對獄卒道:“小人承蒙哥哥盛情,十分看待得好。小人無可報效,還有一主東西在某外橋垛之下,哥哥去取了,也見小人一點敬意。”獄卒道:“這個所在,是往來之所,人眼極多,如何取得?”那人道:“哥哥將個筐籃盛著衣服,到那河里去洗,摸來放在籃中,就把衣服蓋好,卻不拿將來了?”獄卒依言,如法取了來,沒人知覺。簡簡物事,約有百金之外。獄卒一發喜謝不盡,爱厚那人,如同骨肉。晚間買酒請他。酒中那人對獄卒道:“今夜三更,我要到家里去看一看,五更即來,哥哥可放我出去一遭。”獄卒思量道:“我受了他許多東西,他要出去,做難不得。萬一不來了怎么处?”那人見獄卒遲疑,便道:“哥哥不必疑心,小人被做公的冒認做我來也送在此間,既無真名,又無實跡,須問不得小人的罪。小人少不得辨出去,一世也不私逃的。但請哥哥放心,只消的個更次,小人仍舊在此了。”獄卒見他說得有理,想道:“一個不曾問罪的犯人,就是失了,沒甚大事。他現與了我許多銀兩,拼得與他使用些,好歹糊涂得過,況他未必不來的。”就依允放了他。那人不由獄門,竟在屋檐上跳了去。屋瓦無聲,早已不見。 到得天未大明,獄卒宿酒未醒,尚在朦朧,那人已從屋檐跳下。搖起獄卒道: “來了,來了。”獄卒驚醒,看了一看道:“有這等信人!”那人道:“小人怎敢不來,有累哥哥?多謝哥哥放了我去,已有小小謝意,留在哥哥家里,哥哥快去收拾了來。小人就要別了哥哥,當官出監去了。”獄卒不解其意,急回到家中。家中妻子說:“有件事,正要你回來得知。昨夜更鼓盡時,不知梁上甚么響,忽地掉下一個包來。解開看時,盡是金銀器物,敢是天錫我們的?”獄卒情知是那人的緣故,急搖手道:“不要露聲!快收拾好了,慢慢受用。”獄卒急轉到監中,又謝了那人。須臾府尹升堂,放告牌出。只見紛紛來告盜情事,共有六七紙。多是昨夜失了盜,墻壁上俱寫得有“我來也”三字,懇求著落緝捕。府尹道: “我元疑心前日監的,未必是真我來也,果然另有這個人在那里,那監的豈不冤枉?”即叫獄卒分付快把前日監的那人放了。另行責著緝捕使臣,定要訪個真正我來也解官,立限比較。豈知真的卻在眼前放去了?只有獄卒心里明白,伏他神機妙用,受過重賄,再也不敢說破。 看官,你道如此賊人智巧,可不是有用得著他的去处么?這是舊話,不必說。只是我朝嘉靖年間,蘇州有個神偷懶龙,事跡頗多。雖是個賊,煞是有義氣,兼帶著戲耍,說來有許多好笑好聽处。有詩為證: 誰道偷無道?神偷事每奇。 更看多慷慨,不是俗偷兒。 話說蘇州亞字城東玄妙觀前第一巷有一個人,不曉得他的姓名。后來他自號懶龙,人只稱呼他是懶龙。其母村居,偶然走路遇著天雨,走到一所枯廟中避著,卻是草鞋三郎廟。其母坐久,雨尚不住,昏昏睡去。夢見神道與他交感,歸來有妊。滿了十月,生下這個懶龙來。懶龙生得身材小巧,膽氣壯猛,心機靈變,度量慨慷。且說他的身体行徑: 柔若無骨,輕若御風。大則登屋跳梁,小則捫墻摸壁。隨機應變,看景生情。攝口則為鸡犬貍鼠之聲;拍手則作蕭鼓弦素之弄。飲琢有方,律呂相應。無弗酷肖,可使亂真。出沒如鬼神,去來如風雨。果然天下無雙手,真是人間第一偷。懶龙不但伎倆巧妙,又有幾件希奇本事,詫異性格。自小就會著了靴在壁上走,又會說十三省鄉談,夜間可以連宵不睡,日間可以連睡幾日,不茶不飯,象陳摶一般。有時放置一吃,酒數斗飯數升,不彀一飽。有時不吃起來,便动幾日不餓。鞋底中用稻草灰做襯,走步絕無聲響。與人相撲,掉臂往來,倏忽如風。想來《劍俠傳》中白猿公,《水滸傳》中鼓上蚤,其矯捷不過如此。 自古道性之所近,懶龙既有這一番車庶,便自藏埋不住,好與少年無賴的人往來,習成偷兒行徑。一時偷兒中高手有:蘆茄茄(骨瘦如青蘆枝,探丸白打最勝);刺毛鷹(見人輒隱伏,形如蠆范,能宿梁壁上);白搭膊(以素練為腰缠,角上掛大鐵鉤,以鉤向上拋擲,遇椽掛便攀緣腰缠上升;欲下亦借鉤力,梯其腰缠,翩然而落)。這數個,多是吳中高手,見了懶龙手段,盡管心伏,自以為不及。懶龙原沒甚家緣家計,今一發棄了,到处為家,人都不曉得他歇在那一個所在。白日行都市中,或閃入人家,但見其影,不見其形。暗夜便竊入大戶朱門尋宿处:玳瑁梁間,鴛鴦樓下,繡屏之內,畫閣之中,缩做刺猥一團,沒一处不是他睡場。得便就做他一手。因是終日會睡,變幻不測如龙,所以人叫他懶龙。所到之处,但得了手,就畫一枝梅花在壁上,在黑处將粉寫白字,在粉墻將煤寫黑字,再不空過,所以人又叫他做一枝梅。 嘉靖初年,洞庭兩山出蛟,太湖邊山崖崩塌,露出一古冢朱漆棺。寶物無數,盡被人盜去無遺。有人傳說到城,懶龙偶同親友泛湖,因到其处。看見藤蔓缠棺,已被斬斷。開發棺中,惟枯骸一具,家旁有斷碑模糊。懶龙道是古來王公之墓,不覺惻然,就與他掩蔽了。即時出些銀兩,雇本处土人聚土埋藏好了,把酒澆奠。奠畢將行,懶龙見草中一物礙腳,俯首取起,乃是古銅鏡一面。急藏襪中,不與人見。及到城中,將往僻处,刷凈泥滓。細看那鏡,小小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閃爍,背上鼻鈕四傍,隱起窮奇饕餮魚龙波浪之形。滿身青綠,盡蝕朱砂水銀之色。試敲一下,其聲泠然。曉得是件寶貝,將來佩帶身邊。到得晚間,將來一照,暗处皆明,雪白如晝。懶龙得了此鏡,出入不離,夜行更不用火,一發添了一助。別人怕黑時節,他竟同日里行走,偷法愈便。卻是懶龙雖是偷兒行徑,卻有幾件好处:不肯淫人家婦女,不入良善與患難之家,說了人說話,再不失信。亦且仗義疏財,偷來東西隨手散與貧窮負極之人。最要薅惱那慳吝財主、無義富人,逢場作戲,做出笑話。因此到所在,人多倚草附木,成行逐隊來皈依他,義聲赫然。懶龙笑道:“吾無父母妻子可養,借這些世間余財聊救貧人。正所謂損有余補不足,天道當然,非關吾的好義也。” 一日,有人傳說一個大商下千金在織人周甲家,懶龙要去取他的。酒后錯認了所在,誤入了一個人家。其家乃是個貧人,房內止有一張大幾。四下一看,別無長物。既已进了房中,一時不好出去,只得伏在幾下。看見貧家夫妻對食,盤餐蕭瑟。夫滿面愁容,對妻道:“欠了客債要紧,別無頭腦可還,我不如死了罷!”妻子道:“怎便尋死?不如把我賣了,還好將錢營生。”說罷,夫妻淚如雨下。懶龙忽然跳將出來,夫妻慌怕。懶龙道:“你兩個不必怕我,我乃懶龙也。偶聽人言,來尋一個商客,錯走至此。今見你每生計可憐,我當送二百金與你,助你經營,快不可別尋道路,如此苦楚!”夫妻素聞其名,拜道:“若得義士如此厚恩,吾夫妻死里得生了!”懶龙出了門去,一個更次,門內鏗然一響。夫妻走起來看時,果然一個布囊,有銀二百兩在內,乃是懶龙是夜取得商人之物。夫妻喜躍非常,寫個懶龙牌位,奉事終身。 有一貧兒,少時與懶龙游狎,后來消乏。與懶龙途中相遇,身上襤褸,自覺羞慚,引扇掩面而過。懶龙掣住其衣,問道:“你不是某舍么?”貧兒局蹐道:“惶恐,惶恐。”懶龙道:“你一貧至此,明日當同你入一大家,取些來付你,勿得妄言!”貧兒曉得懶龙手段,又是不哄人的。明日傍晚來尋懶龙。懶龙與他共至一所,乃是士夫家池館。但見:暮鴉撩亂,碧樹蒙籠。萬簌凄清,四隅寂靜。懶龙分付貧兒止住在外,自己竦身攀樹逾垣而入,許久不出。貧兒屏氣吞聲,蹲踞墻外。又被群犬嚎吠,趕來咋嚙,貧兒繞墻走避。微聽得墻內水響,修有一物如沒水鸕鶿,從林影中墮地。仔細看看,卻是懶龙,渾身沾湿,狀甚狼狽。對貧兒道:“吾為你幾乎送了性命。里面黄金無數,可以斗量。我已取到了手,因為外邊犬吠得紧,驚醒里面的人,追將出來。只得丟棄道旁,輕身走脱,此乃子之命也。”貧兒道:“老龙平日手到拿來,今日如此,是我命薄!”嘆息不勝。懶龙道:“不必煩惱!改日別作道理。”貧兒怏怏而去。 過了一個多月,懶龙路上又遇著他,哀告道:“我窮得不耐煩了,今日去卜問一卦,遇著上上大吉,財爻發动。先生說當有一場飛來富貴,是別人作成的。我想不是老龙,還那里指望?”懶龙笑道:“吾幾乎忘了。前日那家金銀一箱,已到手了。若竟把來與你,恐那家發覺,你藏不過,做出事來。所以權放在那家水池內,再看动靜,今已個月期程,不見聲息,想那家不思量追訪了。可以取之無礙,晚間當再去走遭。”貧兒等到薄暮,來約懶龙同往。懶龙一到彼处,但見: 度柳穿花,捷若飛鳥。驰彼濺沫,矯似游龙。須臾之間,背負一箱而出。急到僻处開看,將著身帶寶鏡一照,里頭盡是金銀。懶龙分文不取,也不問多少,盡數與了貧兒。分付道:“這些財物,可勾你一世了,好好將去用度。不要學我懶龙混帳半生,不做人家。”貧兒感激謝教,將著做本錢,后來竟成富家。懶龙所行之事,每多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