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天壤之別-《開海》
第(2/3)頁
因為不學中文,他就看不懂以前人寫的什么。
所以他們就算知道大明人把一個地方叫什么,也只能學出語音,卻不知是哪個字。
到了海外也是隨意拼湊,偏偏許多人都住在東洋,還因是第一批加入漢文學堂的人物,混上了教書先生之類的公職。
說起來,可能這個世界的人物并沒有如此感觸,但世界已經回到了本來的模樣,好像二三百年前的地域認識。
沒有這個國、那個國,朝廷只有一個,它在北京,過了長白山,就叫高麗地面。
因此他們給別人起這些名字,很正常,像艾夷群島,直接把倆大島的人都鄙視了。
他們覺得這里離大明遠,太遠了,比他們出身地面遠得多,該鄙視。
反倒是大明人普遍沒有這種情緒,這不是因為大明人好,而是他們單純地鄙視所有人,以至于能一視同仁。
就好比說一個人坐擁二十萬畝田地,叫土地兼并;要是這個人擁有七百萬頃田地,那就只能叫土地國有了。
像東洋軍府,就在亞洲擁有一百四十七萬頃地,實現了土地國有,把它們分給移民不準買賣,田荒了就收回,沒田的人還能再找軍府要。
不過對英格蘭的官員、倫敦知府湯顯祖來說,沒什么好鄙視的。
在倫敦府衙,北方的戰爭仍未結束,且軍府人員一致認為很難結束。
女王伊麗莎白被押送上船,舊都鐸王室煽動貴族對愛爾蘭的殖民屠殺、對普州、對明軍的一切丑化都成為其作為戰犯的證據。
但都鐸王室的統治滅亡并不意味著這片土地迎來長久和平。
德雷克的叛軍依然勢大,盡管其在不久前才剛因攻打府城被應明領軍擊敗,從叛軍被打成海盜,但很快北方就再度傳來其在蘇格蘭登陸,卷土重來的消息。
而在普州到倫敦府、倫敦府到蘇格蘭的廣闊山野,盜賊蜂起。
舊貴族治理地方的體系被全面推翻,新的官僚體系卻沒能完全覆蓋,缺失的統治空間很快被逃亡的舊貴族與亂軍占領。
從艾蘭王國一路扯旗到英格蘭的劉汝國也有力不逮,隸屬東洋軍府的精銳旗軍與大量牧野兵疲于奔命,各地反叛如同按下葫蘆起了瓢。
這樣的局面幾乎快把普州參將應明逼瘋,他的親兵魏進忠為主分憂,獻出內外二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