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灣仔縣事件”的塵埃尚未完全落定,但其帶來的震懾效應卻讓工真市官場一陣動蕩。 李毅飛沒有停留在會議室里聽取層層過濾后的匯報。 真正的民情民意,往往藏在那些不經粉飾的街頭巷尾。 事情有序在處理,李毅飛開始了他的調研。 第一站,李毅飛選擇了工真市下轄的白水區。 這里是傳統的工業區,近年來也在努力轉型,新舊交織,問題往往更具代表性。 在白水區調研的第三天,按計劃是了解城區公共服務情況。 但經歷過上次的事情,李毅飛現在對學校的事情格外在意。 李毅飛讓車輛在白水區第七小學附近停下,準備步行觀察一下校園周邊環境。 此時距離放學還有近一個小時,但校門口已經聚集了遠超平常數量的家長,人群不僅沒有散去的意思,反而越聚越多,氣氛明顯不對。 家長們三五成群,激烈地討論著,聲音雖然刻意壓低,但那份不滿卻清晰可辨。 有人舉著手機,屏幕上顯示著似乎是餐食的照片; 有人則拿著打印出來的材料,上面密密麻麻寫著什么。 “情況不對。”李毅飛對身邊的秘書陳默低語,腳步放緩,融入了校門對面街邊樹蔭下零星的路人中,如同一個普通的旁觀者。 “聽聽他們在說什么。” 陳默會意,稍微靠近了人群邊緣。 “……看看這照片,這叫糖醋里脊?面糊比肉厚!孩子回來說根本咬不動!” “青菜都是黃的,一點都不新鮮!肯定是提前做好加熱的!” “最可氣的是那個湯,清得像水,飄著兩片蔫了的紫菜!” “關鍵是,我懷疑他們用的都是預制菜!料理包!”一個戴著眼鏡、看起來像知識分子的男家長提高了音量,這句話立刻引起了周圍人的共鳴。 “對對對!就是這個!新聞上都說了,預制菜添加劑多,沒營養!給孩子長期吃這個怎么行?” “學校跟那個‘康樂源’公司肯定有貓膩!不然為什么非要換掉以前食堂自己做的?” “我們反映好幾次了,學校就知道敷衍,說符合規定!符合規定就代表好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