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今天必須討個說法!不然我們就不走了!” 預制菜進校園! 李毅飛的心猛地一沉。 這個在網絡上爭議極大、牽動著無數家長敏感神經的話題,竟然在白水區,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在他面前。 這不再是遙遠的新聞,而是發生在他治下的、真切切的民生事件。 李毅飛注意到,人群中幾位看起來是帶頭者的家長,手里都拿著一份類似的打印件。 他示意陳默,想辦法拿到一份。 陳默靈巧地靠近一位正在激動發言的中年婦女,趁其不注意,用手機迅速拍下了她手中材料的關鍵幾頁,然后悄然后退。 李毅飛走到一旁僻靜處,陳默將手機遞過去。 照片上是家長們自行整理的“訴求書”,羅列著對“康樂源”公司統一配餐的種種不滿:菜品質量差、疑似大量使用預制菜、營養不達標、配送過程導致飯菜冰涼、以及學校和教育部門未充分征求家長意見、強制推行、回應敷衍等問題。 如果家長們反映的情況屬實,這不僅僅是一個食品安全或餐飲模式的問題,更深層次是權力傲慢、決策簡單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問題。 “暫時不能通知區里和相關部門。”李毅飛立刻做出判斷“一旦通知,我們看到的就只能是精心準備的‘表演’。” 他想起了灣仔縣的教訓,信息的層層過濾和提前準備,會掩蓋太多真相。 “那我們……”陳默詢問地看向李毅飛。 李毅飛的目光投向校門口越聚越多、情緒逐漸激動的家長人群,又看了看手表。 “我們就在這里等。”李毅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看看學校,或者區里,會如何應對這群‘討說法’的家長。 這比聽十場匯報都更能看出問題。” 李毅飛帶著陳默,退到更遠處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報亭旁邊,如同耐心的獵手,靜靜觀察著事態的發展。 他想知道,面對民眾合理的質疑和憤怒,基層的治理者們,第一反應是疏導、溝通、解決問題,還是壓制、推諉、掩蓋矛盾? 放學鈴聲終于響起。 學生們開始陸續走出校門,但很快被校門口黑壓壓的家長群和緊張的氣氛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學校的保安如臨大敵,手拉著手組成人墻,防止家長沖擊校門。 幾分鐘后,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在校領導的陪同下,匆匆從校內走出,手里拿著一個便攜式擴音器。 看樣子,像是區教育局或者街道的干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