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各位家長,請安靜!請安靜!”他試圖用擴音器壓制住嘈雜的聲音,“關于學生配餐的問題,我們區教育局和學校高度重視! 我們選擇的‘康樂源’公司,是資質齊全、通過正規招標程序確定的,所有餐品都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請大家相信政府,相信學校!” 這套官腔十足的回應,如同火上澆油。 “符合標準?標準就是給孩子吃這些豬食嗎?” “招標?誰知道你們怎么招的標!” “我們不要聽這些!我們要換掉這家公司!我們要吃現做的飯菜!” “把校長叫出來!把教育局局長叫來!” 家長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那位干部的喊話完全被淹沒,場面一度接近失控。 他只能一邊擦汗,一邊重復著“會研究”、“會反映”之類的空話,顯然缺乏有效應對群體事件的經驗和能力。 李毅飛在遠處冷冷地看著這一幕。 基層干部的慌亂和蒼白無力的回應,印證了他的猜測——他們要么對真實情況了解不深,要么就是心存僥幸,試圖用“符合規定”來掩蓋實質問題,缺乏真正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擔當。 直到天色漸暗,在更多警力介入維持秩序下,聚集的家長才在得到“明天給予答復”的模糊承諾后,憤憤不平地逐漸散去。 李毅飛這才坐回車里,臉色陰沉。 他沒有返回市委,而是讓司機直接將車開到了白水區一家普通的賓館入住,并要求陳默嚴格保密他的行蹤。 在賓館房間里,他立刻開始部署: “第一,陳默,明天一早,你想辦法混入‘康樂源’公司的物流車隊或者以其他方式,近距離觀察其中央廚房的生產情況和配送流程,注意安全,只觀察,不接觸,不暴露。” “第二,聯系我們在白水區信得過的、與教育系統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幾位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請他們以個人名義,明天分別去幾所使用‘康樂源’配餐的學校,實地看看學生午餐情況,聽聽學生和老師的私下反饋。” “第三,讓市委研究室,連夜整理一份關于‘預制菜進校園’的全國爭議焦點、相關政策空白、以及專家觀點分歧的詳細背景資料,天亮前發給我。” “第四,通知市紀委書記,讓他準備一個精干的小組,隨時待命,但在我下令前,不許透露任何風聲。” 一道道指令在夜色中發出,目標直指“康樂源”和白水區教育系統可能存在的問題核心。 李毅飛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他要繞過可能存在的“信息堤壩”,直接觸及真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