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通州運河碼頭,往日千帆競渡、漕運繁忙的景象漸漸變了味道。 老船夫趙老大靠在自家烏篷船的桅桿上,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眉頭緊鎖。 水面上來往的船只似乎少了,就算有,也多是些運煤運鐵的大家伙,那種載客南來北往的精致客船少了許多。 “爹,聽說京城到天津的‘鐵馬路’快修通了,那‘蒸汽火車’嗷嗷叫,跑起來比馬快十倍,一天就能打個來回!” 兒子水生從岸上跑來,興奮地比劃著,“以后誰還坐咱這慢悠悠的船???” “放屁!”趙老大沒好氣地呵斥,“老祖宗傳下來的運河,還能讓那鐵疙瘩給比下去?那是國之命脈!” 但底氣終究不足。他親眼見過那“蒸汽火車”試運行,巨大的鐵家伙喘著粗氣,拉著幾十節車廂,在兩條鐵軌上轟隆隆跑過,速度確實驚人。 官府的告示也貼出來了,要大力發展“鐵道運輸”,漕運可能要逐漸減少份額。 趙老大感到一陣深深的失落和恐慌。他一輩子在運河上討生活,除了撐船,別無他長。這船,這運河,就是他的命根子。 然而,沒過多久,官府的人又來了。 這次是招募熟練的船工和纖夫,說是新成立的“內河航運公司”需要人手,負責操作新式的“蒸汽明輪船”,運輸大宗貨物,或者去新開的沿海輪船局工作,待遇從優。 趙老大猶豫再三,為了生計,最終還是報了名。 經過短暫的培訓,他成了一艘小型明輪船的二副。 雖然一開始對那轟隆作響的蒸汽機和巨大的明輪感到陌生甚至害怕,但很快,他就體會到了機械的力量——逆流而上也不再需要人力纖夫苦苦拉拽,速度和載貨量更是遠超他的老烏篷船。 他站在明輪船的甲板上,看著身后翻滾的浪花和兩岸飛速倒退的景物,心情復雜。 古老的運河依舊在,但行駛其上的,已不再是完全依賴風力和人力的舊帆船了。 他失去了熟悉的營生,卻似乎又踏上了一條更寬闊、更有力的新途。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