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1章 滿月飲-《少姝的山水》


    第(2/3)頁

    “彼時的徐孺子先生卻答不然,就像人的眼中有瞳仁,沒有它,眼睛一定不會明亮。”

    這個意料之外的答案出來,眾人面面想覷,場面安靜了好一瞬。

    接著,一個個臉上露出了欽佩贊服之色。

    “多么巧妙的比方。”

    “世上確有天賦異稟這回事。”

    “他這么一說,不但回答了問題,而且還讓大家體會到陰陽相生的道理。”

    “才九歲,居然想得到,月的明亮與否并不僅僅取決于其中是否有物,更重要的是,有些部分對于整體功用的施展是不可或缺的,這種思索的方法更有深度,也更可貴。”少嬋最后這樣說。

    她向往的神情落在眼里,石生始終無言,不過整張臉卻煥發出神采,好似眼睛都在笑。

    (徐孺子賞月: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書里記載了徐孺子九歲時的一次機智對答,原文是: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子獻哥哥說石兄唱誦的功夫很是了得呢。”少嫆笑嘻嘻。

    “真的嗎?”少姝十分配合。

    “不是我顯擺,此情此景我早就想引亢高歌了,就怕沒人想聽。”心情益發好了,石生放膽逗趣起來。

    “少嬋姐姐,我好像記得山水齋里有只豎箜篌,許久無人拂拭,大概也很想一展心弦?”子默夸張地做個拜托的手勢。

    (豎箜篌:在古代箜篌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琴弦一般系在敞開的框架上,用手指撥彈。《史記·封禪書》:“于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臥箜篌起源于春秋,豎箜篌是漢代自波斯傳入的,后被稱為“胡箜篌”。《隋書音樂志》記載:“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華夏之樂器。”漢樂府曲中甚至有“箜篌引”,屬相和歌辭,至今廣泛傳頌的有四首叫做“箜篌引”的詩歌作品,除了被蔡邕收入《琴操》的《公無渡河》,作者分別是曹植;王昌齡;李賀。這種風靡宮廷與民間的古老樂器,從十四世紀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人們只能在遺存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部分箜篌的圖樣。)

    少姝駭笑,若論倚小賣小,整個郭宅就數這對活寶了,再無人能出其右。

    少嬋竟無推辭,取來豎箜篌靜候一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