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貞觀二十五年秋末,吐蕃狼嘯堡大敗的消息如真主的啟示般傳遍蔥嶺東西。 唐軍火銃轟塌銅砂堡壘的轟鳴、鉛彈撕裂騎兵陣列的慘狀,經潰兵與商隊之口傳遍中亞。 “大唐火器如天雷落地,百步外可取人性命。” “吐蕃三千勇士守堡,一個時辰便化作飛灰,連贊普的弟弟都棄旗而逃。” 這些傳聞如狂風卷沙,在阿拉伯遠征軍的軍營里掀起驚濤。 蔥嶺以西的阿拉伯軍營中,篝火映著將領們凝重的臉。將軍哈米德捧著一枚從吐蕃潰兵處繳獲的鉛彈,手指撫過彈丸上的血跡,聲音如沙漠枯風般沙啞:“愿真主憐憫,這小小的金屬竟有如此威力。狼嘯堡的銅砂墻,卻被唐軍火炮轟出缺口,就像真主的雷霆劈開巖石。” “將軍,斥候親眼所見。”一位副將躬身稟報,語氣帶著顫抖。 “唐軍的火銃手排成三排,輪射如暴雨傾盆,吐蕃士兵的皮革甲胄在鉛彈面前如同薄紙。阿拉伯工匠教的防御之法,在他們的火器面前全無用武之地,這不是戰爭,是真主降下的懲罰!” 帳內陷入沉默,唯有篝火噼啪作響。 哈米德將鉛彈重重放在案上,火星濺起照亮他花白的胡須:“去年怛羅斯的悲劇還歷歷在目!三萬忠誠的信士倒在火銃下,哈立德將軍蒙塵,阿慕爾的殘部至今未能補充。哈里發派我們來,是守護真主賜予的商路,不是讓這兩萬鐵騎再做無謂的犧牲!” 一位佩戴銀飾的老將起身,按著腰間的彎刀道:“愿真主照亮您的決斷,將軍!” “我們的鐵騎是帝國的支柱,波斯故地的貴族還在暗中窺伺,北非的部落隨時可能叛亂。去年損失三萬勇士,已讓平叛的腳步遲滯半年。” “若這兩萬精銳再折損于蔥嶺,真主見證,帝國的邊疆將遍地烽火!” “可哈里發的命令是協防吐蕃。”年輕將領低聲反駁:“若不戰而退,豈非違逆圣命?” “違逆圣命?”哈米德冷笑一聲,指著地圖上的阿姆河:“真主教導我們權衡利弊!是保中亞的商路稅利重要,還是保鎮壓叛亂的兵力重要?” “吐蕃已如風中殘燭,唐軍火器之威遠超想象。” “我們留下,只會讓士兵們的鮮血染紅蔥嶺的石頭,對帝國毫無益處,這不是怯懦,是對真主賜予的兵力負責!” 親歷過怛羅斯之戰的將領紛紛附和:“唐軍的火銃齊射時,騎兵根本無法沖鋒,就像羔羊面對雄獅。” “我們的營地不如吐蕃堡壘堅固,若唐軍來攻,只會重蹈怛羅斯的覆轍。愿真主指引我們,保存實力守護真正的家園!” 哈米德站起身,將手按在《古蘭經》上:“傳我令,連夜拔營!輜重隊攜真主的恩賜先行,騎兵殿后護衛,沿阿姆河回撤,三日之內撤出蔥嶺。” “告訴士兵們,我們不是退縮,是遵從真主的旨意,帝國的土地需要勇士守護,不必為已敗的盟友浪費生命。” 副將遲疑道:“需不需要通知吐蕃?” 哈米德搖頭:“讓他們專注于自己的戰事吧。真主知道,他們連抵擋唐軍的時間都沒有,無暇指責我們。” 夜幕降臨時,阿拉伯軍營的燈火次第熄滅。 駱駝馱著輜重踏著月光西行,騎兵們沉默地護衛兩側,沒有號角,沒有吶喊,只有蹄聲輕響消失在夜色中。 這支曾被寄予厚望的遠征軍,最終在真主的“指引”下選擇了撤退,他們寧愿守護帝國的腹地,也不愿在火器的鋒芒下做無謂的犧牲。 消息傳到勃律時,松贊干布手中的酥油茶潑灑在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