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五十四章 均田令!-《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3/3)頁

    丈量田畝,三年免稅:仿漢初“十五稅一”,但首三年全免,只征“軍屯糧”十分之一;

    疏浚都江堰,復良田萬畝:設“都水監”,征發民夫以工代賑,每日給粟米一升;

    罷除茶馬司,許民間通商:打破大宋壟斷,允許茶商持“通關文牒”自由交易;

    立“惠民窯”,制平價瓷器:將眉山窯廠收歸官辦,除貢品外,量產粗瓷碗碟,每只僅售銅錢五文;

    清剿匪患,保商路暢通:命折可適部駐軍劍門關,凡商旅被劫,駐軍將領連坐;

    “好!”蘇允拍案而起,目光掃過殿內立柱上殘留的后蜀雕花,“傳我旨意:明日辰時,在成都府衙前當眾焚毀大宋的‘青苗錢’賬冊,再開倉放糧三日。

    另外,”他看向王抱樸,“把成都那些被兼并的那些田產,全部分給無地的災民,地契上要刻上‘洪武二年賜’的字樣。”

    王抱樸聞言吃驚,道:“現在就執行?不怕天下士紳反對?”

    蘇允將朱砂筆擱在筆山之上,燭火映得他眼底的血絲格外分明。

    他走到殿內那幅巨大的《蜀地田畝魚鱗圖》前,指尖劃過圖上用朱筆圈出的成片沃土——那是大宋勛貴與蜀中士紳兼并的田莊,占了成都平原半數以上的耕地。

    “守真可知,”蘇允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宇中回蕩,“劉邦入關中時,為何要‘約法三章’?

    不是因為他不想苛政,而是知道民心比刀槍更能定天下。”

    他轉過身,目光落在王抱樸手中的賬冊上,“大宋的‘青苗錢’把百姓逼到絕境,那些士紳卻囤著萬畝良田,連賑災糧都要克扣——這樣的根基,能穩嗎?”

    王抱樸捏緊賬冊,羊皮紙發出沙沙聲響:“先生,學生并非反對均田,只是眼下大軍剛定四川,江南未定,遼人虎視眈眈,若此時觸動士紳根本……”

    他想起三日前在成都街頭,看見幾個老秀才對著新政告示搖頭嘆息,“蜀中的士紳大族,多與江南士大夫有姻親,若他們聯名上奏,說先生‘奪富民之產以媚貧民’,恐對輿論不利。”

    “輿論?”蘇允忽然笑了,走到窗邊推開雕花木窗,夜風吹動他玄色的衣擺,“守真可還記得,大軍入成都時,那些跪在路邊獻牛酒的百姓?”

    他指向窗外,錦江邊的燈火星星點點,“民心就是最好的輿論。”

    參軍在旁低聲道:“陛下,王舜臣將軍從劍門關送來急報,說大宋殘余勢力在荊湖集結,似乎想聯合江南士族……”

    “正好。”蘇允打斷他,“告訴王將軍,把大宋派來策反士紳的密信,連同士紳與敵勾連的證據,一并送到成都來。”

    “先生是想……”“我要定個‘限田令’。”

    蘇允回到案前,抓起狼毫飽蘸朱墨,“凡士紳之家,田產不得超過百頃,多余土地由官府贖買,分給無地災民。贖買的錢……”

    他指向賬冊上貪官污吏貪墨的數目,“就用貪官污吏抄沒的家產,再加上井鹽專賣的利潤。”

    “這……”王抱樸倒吸一口涼氣,“百頃之限,怕是連江南的世家大族都要觸動。”

    “所以才要先在四川試行。”蘇允的筆尖在黃絹上疾走,寫下“洪武二年均田詔”幾個大字。

    “四川是天府之國,若這里的百姓都能分到土地,江南的百姓會怎么想?

    遼占區的漢人又會怎么想?

    當年我娘臨終前說,‘土地是百姓的命根’。

    如今我打下這土地,不是為了讓新的權貴騎在百姓頭上,是要讓耕者有其田。”

    殿外忽然傳來更夫敲梆聲,已是四更。

    蘇允走到輿圖前,用朱砂筆在四川與湖廣交界處畫了條波浪線:“守真你看,長江從四川流到江南,就像一條血脈。我們在四川種下的均田種子,會順著江水漂到江南,漂到遼占區。

    等百姓都知道跟著大明有田種,大宋和大遼的軍隊,還能替誰打仗?”

    王抱樸看著蘇允眼中的堅定,忽然想起漢初的“休養生息”,想起唐初的“均田制”——那些開創盛世的帝王,無不是先固民本。

    他躬身一揖:“陛下圣明。臣這就去草擬‘限田令’細則,把‘官贖私分’‘耕者有其田’的條款寫清楚。”

    “還要加上一條。”蘇允望著窗外漸白的天色,“凡分得土地的百姓,須按田畝比例出丁充軍,戰時為兵,閑時為農。

    這樣既得了民心,又得了兵源。”

    三月桃花開。

    成都府的百姓已開始傳唱新的民謠:“洪武爺,分田地,一畝田,三升米,官家不搶民歡喜……”

    這歌聲隨著錦江水流向遠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