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土司們的族源傳說-《大地的階梯》
第(2/3)頁
這些年,苯教的神秘起源、古象雄文明的突然斷代、阿里高原上創造了輝煌文明的古格王朝的突然消亡,都使阿里成了神秘的青藏高原上的最大的神秘。我不是專門的民俗學家,也不是專門的文化人類學者。但是我想,要是有人追溯一下這些傳說的流布過程,并把嘉絨文化特征與阿里的文化遺存進行一些比較研究,說不定會有一些新的發現。
但我知道,這僅僅只是我一己的想法而已。而且很可能是一種非常錯誤的,非常缺少常識的想法。
也許是因為我總是過于浪漫,所以,總覺得嘉絨與阿里的聯系,不會僅僅是一些土司家族的起源那么簡單。
土司們的先祖從高原頂部自西向東,順著青藏高原邊緣拾群山的階梯而下,直到這些群山的深處,并不是在同一段歷史時期中得以完成的。最早的土司先祖們從唐代即開始遷移。
而領牧了臥龍的瓦寺土司來到嘉絨遲至明代。
據有案可考的典籍,瓦寺土司先祖瓊布斯羅本·桑朗納斯巴于明宣德元年,即1642年入京朝貢,表示臣服之意。他得到了皇帝的親自召見,賞賜豐厚。
明英宗正統六年,即1441年,岷江上游部落不服明代統治,明朝出兵,但“屢征不服”。明王朝即采用“以番制番”的策略,命臣服的瓦寺土司先祖率兵東征。桑朗納斯巴以年老辭,并推薦其弟雍忠羅羅斯率部族兵東征。
雍忠羅羅斯率大小頭領43位,士兵3150人,長途行軍一月有余,抵達汶川縣境,分兵進剿。戰后,“奉詔留駐汶川縣之涂禹山,控制西溝北路羌夷”,封宣慰司銜,并授予重四十八兩的銀制印信一枚,自此“世襲其職”。雍忠羅羅斯不再西歸,成為首任瓦寺土司。因為其領牧之地非常靠近漢區,所以,瓦寺土司建立第一座寺廟時,便一改藏傳佛教寺院的一貫風格,頂上覆以青色的漢瓦。有關記載中說:“瓦寺祖籍烏斯藏,居惟土房,寺獨以瓦,故名。”
明朝被入關的滿人取代后,當時的瓦寺土司將明代所賜印信歸繳清朝,以示投誠歸順之意。清政府于1652年授予其安撫司職。
清康熙九年,即1670年,瓦寺十七世土司桑朗溫凱奉旨率土兵隨清軍遠征西藏有功,加封宣慰司銜。
乾隆年間,瓦寺土司又先后隨清軍進剿雜谷土司和大小金川土司,建立戰功,賞戴花翎,皇帝并下旨諧土司桑朗雍忠第一個字音,賜瓦寺土司漢姓為“索”。自此,瓦寺土司便以此為姓,世代使用漢名漢姓了。這也是民族同化中一個鮮明的例子。
瓦寺土司兵能征慣戰,滿清一代,曾多次隨大軍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功。
乾隆五十二年,臺灣林爽義起兵反清,事發后,總兵袁國璜統領嘉絨土司兵隨福康安渡海作戰,事平后,各土司領得封賞,各返故里。
乾隆五十六年,廓爾喀人屢犯后藏,攻取后藏重鎮日喀則,大掠扎什倫布寺。清王朝征調瓦寺等地嘉絨土兵,會同清軍遠征西藏,在總督福康安率領下,六戰六捷,收復后藏。戰斗中,瓦寺土司所屬土兵大部英勇戰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