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一魚兩吃-《尊師孔仲尼》


    第(1/3)頁

    菟裘邑中的一處小宅院中。

    自曲阜搬到此地居住的高張,正與高柴對弈。

    高張落下一子,隨后抬頭望向坐在對首的高柴,開口問道:“柴啊!我聽說你在菟裘大夫的手下做邑司寇。

    但我到菟裘七天,你每日都要來同我弈棋,難道菟裘平時沒有什么案件需要審理嗎?”

    高柴聞言,一面觀察著棋盤上的局勢,一面回應道:“叔父作為高氏之主,平時治理的都是臨淄、即墨那樣的大邑。

    在齊國,僅臨淄一城,仰高氏鼻息生存的便有五鄉(xiāng)之民,您一句話,便可以左右數(shù)萬人的命運。

    做慣了大決定,您不了解菟裘這樣小邑的情形倒也在情理之中。”

    高張聞言來了興趣:“喔?難道治理國家,還有大小之分嗎?”

    高柴笑道:“那是當然。治理小國,要講人情。治理大國,要按法令。

    講人情,能夠得到鄉(xiāng)民的擁戴。用法令,能夠獲得賢士的效命。”

    高張聞言不免詫異道:“我只聽說過要用法令匡正國家的道義,糾正百姓的行為,卻沒有聽說過用人情治理國家的。你的這個說法,是孔夫子教給你的嗎?”

    高柴搖頭道:“非是夫子所言,而是我自己參悟出來的。”

    “此話怎講呢?”

    高柴道:“強調法令的政令容易得到賢士的效勞,但卻因此失去民眾的依靠。

    強調人情的政令容易令民眾歡愉,然而賢士卻因為不容易受到提拔,所以選擇遠離。

    叔父身為齊之二守,位高而權重,日日思慮強大國家的方法,哪怕吃飯睡覺也不得半點安寧。

    而我作為菟裘的邑司寇,卻有時間陪您下棋。

    這不是我比叔父更加賢能,而是我們所面臨的情況不同罷了。

    齊國乃千里之大國,生民眾多,性情各異,城邑之間的情況也不相同。

    同樣的政令,放在臨淄為良政,放在即墨就是惡政。

    所以您用法令來治理國家,借此來收攏賢才,用他們的智慧幫助您進行治理,這是正確的做法。

    但同樣的做法,在菟裘卻不適用。菟裘民寡而地少,民性忠厚而少奸計,遵周禮而鄙夷俗。

    要想治理菟裘這樣的小邑,只需摸清他們的性情,設立相適應的賞罰制度,再樹立幾個受人尊重的長者作為榜樣。

    民眾的習俗與法令相符,他們所認為的對錯與法令保持一致,人人家中又皆有多余的糧食與錢財。

    如此一來,又有什么人愿意觸發(fā)法令招致責罰,菟裘又哪里需要什么人來治理呢?”

    高張聞言,總算明白了高柴的治理之道。

    他不由感嘆道:“魯民忠厚,世人皆知。只可惜啊!如果我國的百姓也如同魯人一樣忠厚,又何至于這么難治理呢?”

    高柴聽到這里,只是笑著回道:“叔父這么說,未免也太貪心了。齊國雖然難以治理,但卻因此而強大。魯人雖然忠厚,但卻因此而弱小。”

    高張不解道:“什么叫做因為難以治理而強大呢?”

    高柴回道:“當初伯禽與太公分別前往齊國與魯國就藩。

    伯禽三年后,才到鎬京向周公匯報政績。

    而太公五個月就返回了。

    周公問伯禽:‘為什么報政如此緩慢呢?’

    伯禽回答:‘我在改變當?shù)氐娘L俗,變革當?shù)氐亩Y儀。尋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喪三年,所以到這時候才來報政。’

    周公旦又問太公:‘為何如此迅速呢?’

    太公說:‘我簡化了禮法,順應當?shù)氐娘L俗去做。任用賢才,推崇用功之士。’

    周公聽完二人的回答后,嘆息說。

    ‘唉,魯國的后代恐怕要北面為臣,事奉齊國了!政治不簡約不平易,百姓就不會親近。政治平易近民,百姓必然歸附。但齊國的后世,恐怕必定會出現(xiàn)行篡殺之舉的臣子啊!’”

    說到這里,高柴忽然住了嘴。

    他這幾日特地來陪高張,當然不是沒活干,而是陪好高張,便是他這幾天最重要的任務。

    當初田氏攛掇齊侯以‘討伐陽虎’為名攻打魯國的仇,宰予可還沒忘記呢。

    有仇不報非君子,以前宰予不動手,那是沒有能力。

    現(xiàn)在抓住了機會,還不往死了整?

    果不其然,高張聽了這話,捻著棋子的手臂忽的垂下,他開口問道:“你說的是田氏嗎?”

    高柴只是笑著:“侄兒說的是周公與太公。”

    高張道:“田乞小斗進大斗出的做法,雖然的確有收買民心的嫌疑,但那最起碼也是為了接濟民眾。

    國君有時做事本就荒唐,如果再下令禁止田氏借糧的行為,只怕會激起民眾的不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