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治要》
《春秋左氏傳》治要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對曰:“孤實不敬,天降之災,又以為君憂,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興乎。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國有兇稱孤,禮也。言懼而名禮,其庶乎。”既而聞之曰:“公子御說之辭也。”臧孫達曰:“是宜為君,有恤民之心。”
《后漢書》治要(二)
車駕數幸廣成苑,意常當車,陳諫般樂游田之事,天子即時還宮。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宮。
意詣闕免冠上疏曰:“伏見陛下,以天時小旱,憂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責,而比日密云,遂無大潤,豈政有未得應天心者耶?昔成湯遭旱,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耶?使民疾耶?宮室榮耶?女謁盛耶?苞苴行耶?讒夫昌耶?’竊見北宮大作,民失農時,此所謂宮室榮也。自古非苦宮室小狹,但患民不安寧。宜且罷止,以應天心。”
帝策詔報曰:“湯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謝。今又敕大匠,止作諸宮,減省不急,庶消災譴。”
詔因謝公卿百僚,遂應時澍雨焉。
《淮南子》治要·汜論
今謂強者勝,則度地計眾;富者利,則量粟稱金。如此,則千乘之君無不霸王,萬乘之國無破亡者矣。國之亡也,大不足恃;道之行也,小不可輕。由此觀之,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
亂國之君,務廣其地而不務仁義,務高其位而不務道德,是釋其所以存而就其所以亡也。故桀困于焦門而不能自非其所行,而悔不殺湯于夏臺;紂拘于宣室而不反其過,而悔其不殺文王于牖里。二君處強大之勢,而修道德之論,湯武救罪之不給,何謀之敢慮乎?若上亂三光之明,下失萬民之心,雖微湯武,孰弗能奪?
今不審其在已者,而反備諸乎人。天下非一湯武也,殺一人即必或繼之者矣!
且湯武之所以處小弱而能以王者,以其有道也;桀紂之所以處強大而終見奪者,以其無道也。今不行人之所以王,而反益己之所以奪者,趨亡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