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晚上七點,組織部專網更新了一條內部動態: “下周起,試點區域進入‘交叉測評階段’。” 這句話看起來很普通,但懂的人知道,這等于李冬生的圖紙體系,正式跨部門運轉。 誰都清楚,一旦交叉測評運行穩定—— 李冬生,不是一個處級干事了。 他就是下一套人事制度的“初稿人”。 …… 有人開始慌了。 包括之前一直藏著不說話的幾位副局,都在小范圍活動。 “李冬生不能再讓他漲了。” “再漲,我們這些老干部,就都成裝飾了。” “得想辦法,讓他慢一點,出個事最好。” …… 李冬生沒管這些。 他在辦公室里點著一根筆,盯著最新一張“人崗圖結構分析”。 圖上,紅線連著幾個位置。 最中間那個寫著三個字: “掛職鍛。” 他敲了敲桌子,吩咐道: “從這批副處里挑三人,去掛職。” “別問為什么。” “要他們知道——流程不是紙上畫的,是腳底下踩出來的。” 掛職名單剛下,機關里立馬炸鍋了。 “李冬生瘋了吧?掛職鍛煉?那不是明擺著流放我們?” “平時還好,這種時候丟出去,連人脈都接不上,回來還有位置?” “誰要是去了,等于是自己把自己從仕途名單上劃掉!” …… 幾個副處當晚就湊到一起開了個“飯局”,局里不喝酒,全喝氣。 “咱們的動一動。” “不能讓這小子一直踩在我們頭上。” “咱不是沒牌。” “你們別忘了,政策辦那邊還有老吳在,關鍵時候能壓他一手。” “還有政法線那邊的梁主任,這人一向看不慣他搞這套圖紙數據那一套。” “我們要動手,必須是聯動的,一起上,一錘定音。” …… 他們湊了一個方案: ——在交叉測評正式運行的第二天,遞一封“內部機制異議建議書”。 不點名李冬生,但整封信的核心,都是反對“年輕干部主導制度修訂、繞過傳統會簽制”。 配合這個建議書,政策辦的老吳安排了一篇“長文評論”發在《機關觀察》內刊上。 標題是:《制度之變,是否越過了干部信任邊界?》 內容全是看似公允的廢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