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方永見到了這位所謂的天師。 張應順今年六十有五,頭發斑白,束紫金蓮花冠,穿天師道袍,精氣神都很飽滿,行舉有度,禮儀風范很好。 他是大熙的受箓天師,享受三等榮爵恩賜。 和曲阜的孔家一樣,龍虎山同樣是傳承千年的龐然大物。 從東漢張道陵開始,直到現在,約有一千八百年,只比孔家稍差,穩坐中夏第二大世家。 不過相比于孔家把控著儒學經義,門生面布天下,以修道為主的張家影響力要小很多,江西之地也遠不如山東富庶。 所以歷朝歷代,孔家時常活躍在政治舞臺上,或被當權者猜忌,或受到恩寵,但張家卻很多時候聲名不顯。 不過這只是相對而言。 在江西之地,張家的力量絕對不容小覷。 遍布各地的道觀名山,達官貴人盡皆奉為上賓,張姓的族人遍布各行各業,人脈極為寬廣,如果張應順以天師的名義帶頭反抗方永,收復江西的行動絕不會如此順利。 當然,如果方永的行動受到阻礙,張家這只出頭鳥也必然會隨著方永的雷霆之怒覆滅,以張家傳承千年的情況來看,對方顯然是不可能如此做的。 孔家世修降表,張家也歷朝接受冊封,二者發展的本質基本是一樣的。 方永對這位天師的好感并不多。 驅佛滅道是方永制定的國策,不事生產的和尚需要被改造,道士也是一樣,他不能允許這些神權干涉自己制定的政策和統治。 不過讓方永意外的是,這位張天師的底線,意外的靈活。 只見張應順行禮拜見了方永之后,從身后其子的手中接過一本古書,言道: “大王,此乃昔日祖師所傳教義,乃我天師道教之根本,然千年磨損,其中多有缺損疏漏之處,難以成篇。我聞大王乃神人降世,掌司雨大農神,位列福佑厚土真君,懇求大王補全祖師所傳經義,龍虎山張氏感激不盡!” 方永從侍者手中接過那一本古書,打開一看,卻是一片空白書籍,臉上不禁露出笑容。 這位張天師,真是比護國寺的那群和尚識相多了。 這樣一來,道教的經義便可任由方永篡改,方永頒布實行某些政策便可讓這些道士幫忙搖旗吶喊,他們將不會是阻礙,而是成為方永政策施行的助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