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最后一本書,有點太厚了! 何仁心中一動,將最后一本翻開,一下就找到了問題所在——絹本書皮里面,居然藏了一張疊起來的紙! 在眾人震驚的目光中,何仁打開了紙,上面沒有多余的信息,只有一個一個連成一排的名字。 杜瀟文的聲音都開始顫抖了,“這是……編纂《文獻大成》的名單?” 何仁搖搖頭,“應(yīng)該不是,這里面沒有解縉的名字。杜老,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剩下的《文獻大成》,就在這些人手里?” “嘶~” 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氣,還真有這個可能。 畢竟當年朱棣不喜《文獻大成》,除了覺得內(nèi)容不夠豐富以外,他還認為《文獻大成》不夠大氣,規(guī)格太小。 于是到了《永樂大典》,就變成了高50.3公分,寬30公分的單本,頗具皇家威儀和氣魄…… 想到這里,大家又開始激動了。 杜瀟文一把將名單拿在手中,“小何,這份名單……” 何仁聳了聳肩,上面的名單,應(yīng)該都是明朝時的官員,先不說他們手里的《文獻大成》還會不會保留下來,就算有,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查找這些人的后代。 這個工作量太龐大了,還是交給國家去找吧…… 當天晚上,何仁帶著十三本《文獻大成》回家,抽到了大量經(jīng)驗,直接將他的鑒寶眼升到高級。 升到高級之后,何仁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可以完全看透寶貝的來歷,甚至能看到經(jīng)手人。 這個時候何仁才知道,老張的祖上便是當初參與編纂《文獻大成》的成員之一,當初他因為不滿朱棣對解縉的所作所為,于是和其他同仁一起,將《文獻大成》分了,分別當成傳家寶保存下來,以求他日可以重見天日…… 這么看來,如果按照那份名單尋找,還真有可能找到一部分《文獻大成》,雖然不能組合成完整的《永樂大典》,但也能為我們了解歷史,做出卓越的貢獻。 …… 半個月以后,何仁的私人博物館如期開業(yè)。 這次還真算得上高朋滿座。 在杜瀟文的帶領(lǐng)下,古玩協(xié)會幾乎是傾巢出動,都來給何仁站臺。文物局為了感謝何仁的捐贈,局長和副局長聯(lián)袂前來。 央媽也派了記者,全程報道,據(jù)說還會上新聞聯(lián)播…… 畢竟何仁的私人博物館展出的東西太讓人震撼了,不說別的,常滿杯和上清珠這兩件傳說中的瑰寶,就足以震驚世界。 另外,趙姐、張翰宇、唐僧這些娛樂圈的朋友也紛紛前來祝賀,還吸引了一批狗仔隊過來。 這下何仁算是徹底出名了,新聞聯(lián)播加娛樂報道,他再想在地攤上撿漏,怕是不太容易了…… 不過無所謂,何仁接到了上面的任務(wù),讓他去海外轉(zhuǎn)轉(zhuǎn),一邊直播宣揚中國文化,一邊撿漏迎回流失在海外的國寶。 短短幾年間,何仁便收獲頗豐,找回了許多遺失在國外的至寶。 何仁,也成了一代宗師。 就算若干年后,何仁帶著張諾退隱江湖,江湖上也一直流傳著他的傳說…… 《全書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