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二 義務教育-《逆宋》
第(3/3)頁
“皇上,”還是馮平先開口:“所謂五十少進士,倘一直不能考核結業,自入學始至五十歲,這可是四十多年,莫非就此一直免費入學?”
“非也,”柴宗訓說到:“朕有意將四書五經進行節選,義務教育主要以識字為主,真正深究,還得等到大學之時。倘大學研究四書五經有所成就,通過考核便可入朝為官。”
“朕的打算,”柴宗訓繼續說到:“這鎮學嘛,以三年為限,可選經典中之‘盡忠’、‘取義’等篇予以教授,再開設算術課程,《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等都可為教材。”
“待三年結業,成績合格,便可升入縣學。縣學可系統粗略的學習所有經典,同時兼以農學、醫學、水利學、機關術數等雜學。”
“三年縣學之后,通過考核,成績優異者可入大學,大學便是精研各類學問之所。凡入大學者,學有所成結業之后,朝廷按其所學分配于朝堂或各州縣,務必使其能展平生所學。”
“即便無法考入大學,通過六年的學習,大部分學子皆能識文斷字,懂算術,甚至掌握一技之長,將來人生也能多些選擇。”
“皇上,”馮平問到:“儒學和算術倒有現成可學,但那些術數,沒有教材,掌握術數之士也大多敝帚自珍,如何開設課程?”
“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柴宗訓說到:“凡有利于江山社稷,能讓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術數,朕都可以花錢去買。”
特地被叫來參加會議的何輝說到:“皇上,倘是火炮火銃造船,以及與之相關的冶煉等巧技,臣倒可以組織造作局工匠差役,將日常所得撰寫成文本,以充教材。”
“如此再好不過,”柴宗訓說到:“可多招募畫師,圖文并茂,如此學童當更容易懂一些。”
慕容德豐說到:“皇上倘開設醫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千金方》都可為教材。”
“說到醫學,”柴宗訓神色一凜:“朕決意先在幽州開辦一所儒學大學和一所醫學大學,此為當務之急,馮學士可遴選國內大儒及名醫共同參與建設。”
“皇上,臣有一疑問,”趙德昭終于憋不住:“倘自大學取士,那科舉取士還要不要繼續?已然苦讀多年,正要參加科考的士子怎么辦?”
“此事朕也有考慮,”柴宗訓說到:“目前義務學堂只在江南試點,一年后倘百姓歡迎,便推廣全國。恰巧明年便是科考年,明年之后科考再續兩次,便全面取消,只從大學取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