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一 課稅-《逆宋》
第(3/3)頁
趙德昭說的也有一定道理。
規模化,集群化之后,生產成本將大大降低,但這樣又容易讓中小工場活不下去。
這就是個悖論,幾千年來都沒人能解決。
“趙行長謬矣,”楊延定說到:“倘大規模產出的布匹真的很便宜也就罷了,如此百姓能得到更多的實惠。”
“偏偏他定下的價錢,只為將那些小工場擠垮。”
“譬如現在市面上的布匹,由建隆布行,開寶商行,以及乾德商行三家壟斷。”
“因是三家平分市場,并為違反社稷反壟斷律法。”
“但三家布行老板沆瀣一氣,正在一點點提高布價,甚至要高于十人工場的價錢。”
“如此算來,他的利潤高達數倍,似此等無良商家,如何不課以重稅?”
“況商人本為逐利,雖令社稷繁榮,但其本質仍是掠奪財富,須得提早設法打壓。”
聽到這里,趙德昭心中在冷笑。
原來楊延定就是沖著他來的。
建隆,開寶,乾德三家商行,實際的幕后控制人都是趙家。
只是為了避開反壟斷律法,趙德昭鉆了個空子而已。
沒想到商行剛剛上規模,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就引起了楊延定的反感。
實際上楊延定并不知道這三家商行都屬于趙家。
或者說除了極少數人,在其他人眼里看來,這三家似乎是競爭對手,大有一副你死我活的樣子呢。
楊延定的最終目的也并非抑商,而是讓財富平均一些,這樣社稷才能穩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