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四章 認罪-《宰執大宋》
第(3/3)頁
曹縣尉對于鐘浩這個年輕通判的查案本領簡直是崇拜至極,席間不停的向鐘浩請教。他干得也是官治安和刑訟的事情,這方面的事情自然要多學一些。
鐘浩這次審明這個案子大部分是憑著后世看得推理懸疑和影視劇,當然也有很大僥幸成分,還真沒什么能指點曹縣尉的。像《洗冤集錄》這樣的、在古代實用刑名書籍,也要到南宋時候才出現,現在也沒有,也無從指點去看。是以鐘浩只能泛泛的指點他,告訴他在案發現場查勘時,需要注意那些細節等。
徐推官也對鐘浩的查案本領很是贊服,這席間也少不了聽聽鐘浩的指點。這徐推官是也屬于司法口的啊,是以自然對這些事情很是上心。
鐘浩不禁有些無語,自己這半吊子的查案水平,竟然也能指點別人,實在是讓人苦笑不得。
鐘浩不禁對這大宋司法口官員的刑名水平表示深深的擔憂。這年代不光是破案技術落后,沒有后世那么的刑偵手段,而且這些司法口官員們的本身刑名水平也很成問題啊,毫無邏輯推理水平和組成無可辯駁的證據鏈的意識。這樣的司法口官員審案,不造成冤假錯案才怪呢!
這年代的審案基本上是靠刑訊逼供,一旦覺得你有嫌疑,一頓大刑下來,這事情基本就完事兒了。很多罪案不是這嫌犯干得,這一頓大刑下來,也得乖乖認罪。這種審案方式,自然會造成很多屈打成招的。
其實說起來這大宋對于這司法官員還是有些重視的,大宋科考中便有專門的一科明法科,主要考試關于法令的知識。這大宋司法口的官員,便有很多是明法科進士出身的。
不過這明法科主要主要考查關于法令的知識,這些明法科的進士主要是對于這《宋刑統》等宋朝律法熟悉便行。這些明法科進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員,若是在案情明了之后,對于這案子該如何依律判決,自然很是熟悉。但是對這案情的查勘和審理,卻很多無能為力的。
這些明法科進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員只是對這律法熟悉,非常擅長判案,但是卻沒有學習過怎么破案!
這也難怪,他們都是讀書人,對于那些律法知識都是從書本上得來的。這查案和審案卻沒有什么專門的書籍,也沒有人教這些東西。當然這明法科的科考也不考,是以他們對于這查案和審案都沒有什么經驗,只是對于依律判案很是熟悉。
當然,鐘浩如今只是一個小小通判,對于大宋這種查案和審案的專業司法口官員缺失,也是無能為力,只能感慨一番。鐘浩本身也對這查案和審案不怎么精通,想幫也幫不了。
不知道怎么地,鐘浩忽然想起這后世被傳為斷案如神的開封府尹包拯包青天。鐘浩在東京的時間并不長短,一直跟這包青天也沒什么交集,倒是一直無緣拜會,是以一直沒有見到這斷案如神的包青天。今日鐘浩忽地想起這包青天,不禁有些小小遺憾。若說這大宋如今的人物,到了千年之后誰最有名,這包青天絕對算是首當其沖的。
不過好像包拯如今并不是開封府尹,因為鐘浩在東京時知道,現在的開封府尹是曾公亮,包拯好像在御史臺任御史中丞。
鐘浩覺得這包青天若是真的斷案如神的話,朝廷讓包拯培訓一下這大宋司法口的官員,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大宋的司法口官員也不是固定的,并不是只在司法口升遷的。在大宋,這縣尉說不定明天就升成縣丞、縣令了,這推官說不定明天就升成諸曹參軍了,這司法參軍、司理參軍說不定明天就升成通判了,這些司法口官員未必就便都愿意學習這些查案和審案知識。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朝廷大略上的事情,如今還輪不到鐘浩這一個小小通判來操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