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九十二章 風吹稻花(三)-《歲月流歌》


    第(1/3)頁

    “阿公阿婆,快快插禾”。

    在皖西鄉(xiāng)村,又被叫做“廣東好過,廣東好過”。

    每年春天,每當布谷鳥的叫聲遍地響起的時候,農民伯伯浸泡稻種春耕播種的季節(jié)就回來了。

    而在紅石灣這樣的產茶山區(qū),如果不是春雨綿綿,也就到了一年一度的采茶時節(jié)。

    孫師傅的退休,對于王世川來說是個巨大損失。

    衛(wèi)蘭又不肯丟下茶園里的牲口重操舊業(yè),幫他進城賣茶。所以茶廠和縣城的茶貨店,他已經很難兩頭兼顧了。

    只能痛下決心,回到晏沖老家,請了老表家的兩位表侄女代為看店。

    東家不在店里,為了提高兩位新伙計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她倆的薪酬采取賣貨提成的方式進行結算。

    多買多得、少賣少得、沒有營業(yè)額就沒有報酬。

    王世川把聯(lián)產承包制的那套辦法,移植到自己的門店管理上來了。

    紅石灣瓜片綠茶去年的經營模式,是統(tǒng)一品牌包裝,分散采摘、分散炒制、分散銷售。

    這有點像營銷學上所說的OEM(代工)模式,就像孫師傅當初預測的那樣,使用“紅石灣”牌注冊商標的大小茶坊,如今都成紅石灣茶廠的分車間了。

    王世川作為商標品牌的擁有人,雖然可以坐著收錢,但也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

    很多熟客反饋過來的意見是,如今市面上的紅石灣綠茶,同樣的商標、包裝、價格,口感和品相都不一樣了。

    他們感覺受到了欺騙,紅石灣茶廠在掛羊頭賣狗肉,以次充好坑蒙客戶。

    雖然只是零星的個案,對于絕大多數(shù)外行的茶客來說,也根本就分辨不出其中的區(qū)別,但是王世川已經知道其中的問題出在什么地方了。

    不同的炒茶師傅,手法和火候的掌握總有區(qū)別,炒出綠茶的品味自然也就不同。就像一盤紅燒肉,不同的大廚會烹飪出不同的味道,二者是一樣的道理。

    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重視,萬一將來在市面上流傳開,砸掉的不僅是自家的招牌,整個紅石灣茶區(qū)都會受到連累。

    尤其是三里街的茶貨店開張之后,假如一個店里售賣的綠茶,如果泡出來兩種味道,那可就鬧笑話了。

    王世川和田科長商量,他也覺得坐收品牌紅利的老路子不能再走下去。綠茶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自家的招牌自己不去維護,最終會使原本的高端綠茶變成大路貨。

    于是在新的茶季到來之前的半個月里,王世川挨戶走訪了紅石灣、柳沖大隊的各家茶戶,告知人們從今年開始不再收取商標使用費了。凡是需要紅石灣茶廠幫助銷售的茶農,從今往后必須要做到統(tǒng)一炒制、統(tǒng)一儲存、統(tǒng)一包裝、統(tǒng)一銷售。

    這也是紅石灣綠茶產業(yè),前些年剛起步時的老路子。

    王世川沒有收回“紅石灣”這個綠茶商標的使用權,他知道這樣做除了得罪人之外沒有任何意義。但他也有個條件,所有本地茶農今后自產自銷各家綠茶的時候,生產廠家不能再印上“紅石灣茶廠”了。

    老鄉(xiāng)們欣然同意,免費共享“紅石灣”這個綠茶品牌,每年能省去一筆不小的開銷,已經很不錯了。至于包裝袋上的生產廠家,沒有幾個買茶人會在意這個信息。柳沖、張沖、謝灣茶廠之類,還不是隨便寫嘛。

    那個時候的王世川,也沒有多少商標和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更沒有壟斷本土綠茶市場這樣的野心。

    他是個知足常樂的人,還是小富即安的農民思維。

    這幾年來干出的這些個大事,很多時候都是外部環(huán)境脅迫的結果。

    所以只要自家茶廠生產的綠茶品質能夠統(tǒng)一,縣城茶貨店的綠茶貨源能有保證,別家茶廠的質量問題不會算在他的頭上,就已足矣。

    不過這樣一來,王世川和他的茶貨店,從此以后只會銷售自家茶廠生產的綠茶了。

    他的這種思路,其實就是后來所說的全產業(yè)鏈的經營模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