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關于中國功夫的一些資料-《功夫球皇》


    第(2/3)頁

    平定倭寇中,戚繼光發明了著名的“鴛鴦陣”。鴛鴦陣是一個由12人的步兵班組成的戰斗整體。除隊長一名,伙夫一名外,其余士兵如下安排:最前面兩人持兩種不同功能的藤牌主要擔任護衛工作,其后兩名戰士手持一丈三尺的“狼筅”掃擊敵人,狼筅手后面是四名長槍手又稱“殺手”擔任主要的刺殺工作,最后面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于整體配合,令行禁止。倭寇是個人武藝大大高于中國士兵的武士,但“戚家軍”卻在多年的抗倭戰爭中,幾乎戰無不勝,甚至還創造了殲倭上千名、而“戚家軍”無一傷亡的戰例。平定倭寇后,戚繼光調任薊北防守蒙古軍隊,他又因地制宜,創造出以車兵、騎兵、步兵、銃手、炮手等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新的陣法。總之,大隊人馬作戰分工合作的性質與武林高手的培養是有很大距離的。

    武俠文藝的功績

    漢以后,中國的武士、游俠階層在現實中消失了,但在文藝作品中卻獲得了新生,并日益“壯大”起來。而且,離開了現實的校驗、提醒,俠客們的武功也日漸高強,以至“出神入化”。

    中國武俠文藝第一個高峰出現在唐代。唐詩中就多有以“俠”、“劍”入詩之作。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李白《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區區20個字,傳達出來的“武俠”意象卻已十分高明:武功精湛,深不可測;行蹤飄忽,凡眼難睹……這種意象與中國文化藝術“寫意不寫形”的特點恰相符合。

    不過,唐朝真正的武俠文藝出現在唐傳奇中。唐傳奇是中國小說發展的重要階段,從唐傳奇中國小說開始擺脫史家的“實錄”傳統,進行藝術虛構,小說真正成為作家的自覺創作。唐傳奇中的名篇《虬髯客傳》、《聶隱娘》、《紅線》、《昆侖奴》等豪俠故事開中國武俠文藝之先河。金庸先生就十分推崇《虬髯客傳》,認為此文“或者可以說是我國武俠小說的鼻祖”。唐傳奇中的武功已是十分高強,如《聶隱娘》中的刺客“空空兒”的武功:“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他出手只是一招,一擊不中,即飄然遠去,絕不出第二招,而且“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可見輕功十分了得。這已遠不是先秦刺客所能比。如《史記?刺客列傳》所記專諸、豫讓、荊軻等人,只是處心積慮偷襲刺殺對象,一擊之后,不論中或不中,幾乎只能束手待斃了。他們若有空空兒百分之一的本領,歷史就要改寫了。賴文學虛構之賜,中國俠客們的武術水平大大提升了。

    明清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這一時期,武俠小說真正形成并興盛起來,中國武術絕技也被越抬越高,越吹越神?!端疂G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部武俠小說,據一些專家的看法,施耐庵是懂武術的,他小說中描寫的一些經典武打場面尚為平實、可信。比如“武松醉打蔣門神”一幕,被認為是頗合搏擊原理的。

    到晚清,出現了一部真正典型意義上的武俠小說即《三俠五義》。章太炎的老師、經學大師愈樾嗜讀此書,把它改訂為《七俠五義》。此書晚清以來廣泛流行。據臺灣學者何洪生先生的研究,《七俠五義》及其續書所創造或大加發揮的元素如點穴、暗器、劍訣、輕功、悶香、夜行衣、各種機關埋伏等等,對后來的武俠小說之內容素材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此書可以說是中國武俠小說史上的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

    一入民國,隨著報刊雜志、出版業的興起,武俠小說也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涌現出像平江不肖生、趙煥亭、王度廬、還珠樓主等一大批武俠小說名家,武俠小說幾乎占了民國小說出版數量的大部分?!斑€珠樓主”李壽民的《蜀山劍俠傳》竟然長達五百萬言,真可謂空前絕后的巨制!這一時期,大批的武術絕技、功法被創造出來。如趙煥亭在其《奇俠精忠傳》中首創服食千年靈芝以使功力大增的方法,這一元素在后來的武俠小說中比比皆是。

    這一時期的武俠小說對中國武術的一個最重大的貢獻就是“內功”的發明。晚清武俠小說還基本不見對“內功”的描述。到20年代,平江不肖生《近代俠義英雄傳》中始有“內家功夫”、“外家功夫”的區分。趙煥亭《奇俠精忠傳》中首提“罡氣”,說內聚罡氣可以無堅不摧,傷人余百里之外,以意馭氣,則能一躍十丈,頃刻百里。這里的“罡氣”就是近于內功的東西。到30年代,還珠樓主《青城十九俠》中首次提出“內功”這個說法。但民國武俠小說對內功的作用并未大加鋪陳、發揮。50年代開始,梁羽生、金庸等新派武俠小說家才開始在“內功”上大做文章,中國武俠小說由之獲得了一個質的飛躍。

    “內功”的加入,使武術不再專注于外在形器,不再僅是徒逞匹夫之勇的打斗,而轉向內在修為,上升為一種精神境界。內功高深之人,不憑寶劍暗器之利,而是草木竹石皆可為劍,飛花摘葉亦能傷人,甚至無劍勝有劍,無招勝有招。而修習內功,靠的不是肢體之鍛煉,而是悟性、智慧、機緣等等。如金庸筆下的覺遠和尚,本是少林寺藏經閣的一個圖書管理員,從不曾習武,只嗜好讀書,其人十分儒雅,“宛然便是位書生相公”,但他在讀書中不知不覺就練成了絕世內功。內功的加入,使武俠小說與東方哲學精神更加契合,武俠小說被抬到相當高的哲學文化層次。武俠小說逐漸文人化,其受眾不再局限于一般市民,欣賞層次較高的知識分子也開始趨之若鶩。這正是近些年來金庸被抬上廟堂的主要原因。

    總之,中國武術的諸般絕技如點穴、輕功、內功,以及秘籍、靈藥、易容等等物事,許多人深信不疑,實際上皆為虛構,歷歷可考。

    “花拳繡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