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390節 李洛稱公…全軍大演-《葬元》
第(2/3)頁
答應。
現在的唐國,已經有了升為公爵之國的資格,起碼不比春秋的宋國差了。這樣也能更好的凝聚人心。通過封賞一批低級爵位,讓文武官員更有干勁。
但是,李洛打算起碼要假惺惺的推辭一次。至于三辭嘛,又不是稱帝,沒必要。
“唐國新創,中原寸土未復,寡人如何能稱公?諸卿不要再提了。”李洛語氣曖昧的說道。只要不傻,就知道他心中所想。
眾人當然心領神會,本來他們也不打算李洛一次就同意。這樣的的事,總是要推辭一次才符合禮儀。
宴會結束后,李洛又體貼的送了一套院落作為文天祥的暫居之地,還派了幾個奴仆去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當然,李洛也沒忘記賞賜唐刀。
反正,文天祥這個大武士,當定了。
…………
“不知明月照何人,明月年年只相似。”晚上,明月升起,清輝如水。李洛擁著崔秀寧,在內宅的望月亭賞月。
崔秀寧望著月亮,目中滿是迷離之色,“不知今夕是何年。洛,你說,現代現在怎么樣了?”
李洛撫摸著她綢緞般柔滑的秀發,“能怎么樣?還不是科技日新月異,內心卻空虛浮躁,不見得有多好啊。手機,網絡那么方便,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變得冷漠,越來越遙不可及。就說中秋,有幾人會和家人團聚賞月的?沒有。”
崔秀寧回過頭,寶石般的眸子在月光下熠熠生輝,“你的意思是,科技太發展不是好事?”
李洛沉思了一會兒,不太肯定的說道:“我認為,不是好事。生活方式太方便,人就難免被物化。難道人類的終究努力,就是為了方便輕松?科技肯定是好的,但發展太高級,就不是了。凡事,都要有度,包括科技。這是…天道。”
崔秀寧笑道:“算了,這話題太沉重,咱不提這個了。”崔秀寧扳下一小塊月餅,塞向李洛嘴巴,“把你嘴巴堵住,看你還嗶嗶。”
李洛頭一撇,拒絕送到嘴巴的月餅,笑道:“想堵我嘴,何必要月餅啊,你不就行……”
他話沒說完,身上就挨了好幾拳。于是,男人一“怒”之下,再也不能忍了,逮住懷里的人就一陣磋磨,好生輕薄。
草莓何止春天有,但有情在豈會無。
半響之后,女人鼻息咻咻的推開男人,笑罵道:“我去!你章魚啊!害我明天不好見人!”
男人笑道:“我懂你意思了。嗯,下次換地方,保管看不到。”
媽蛋!女人一拍額頭就兇兇站起來,“不和你玩了,你自己好好看月亮,等嫦娥來吧。”
男人看著女人月光下離開的倩影,忍不住哈哈大笑。
李洛無聊的在月下獨坐一會兒,就回到寢室。崔秀寧正在喂孩子,此時看見他進來,頓時警惕的說道:“兒子半夜餓了會哭個沒完。”
李洛一頭黑線,“你想哪去了?我就那么不堪?我是來和你商量正事,文武官員們的事。”
崔秀寧眼睛一轉,“是封爵位的事?”
李洛點點頭,眼睛不著痕跡的在那處雪白的地方掃了一眼,一本正經的說道:“對,就是封爵。但不能封高了,現在最多男爵到頂,下面設輕車都尉。”
崔秀寧道:“現在只設兩等?”
“三等。”李洛解釋,“亭男,村男,也就是男爵分為兩級,再加輕車都尉。”
什么?崔秀寧似乎不認識般看著李洛,“亭男,村男?你是認真的么?我只聽過亭侯,從來沒聽過亭男村男。我讀書不少,你別騙我。”
李洛手一攤,“亭侯本來就不對。堂堂一個侯,只吃一個亭的食邑,合適嗎?那這侯也太不值錢了。”
崔秀寧搖頭,“我覺得不妥,還不如一等男,二等男。你這亭男村男爵號,完全沒有貴族的樣子,不好聽。”
李洛想想也覺得太土了,就接受了崔秀寧的意見,“那就一等男,二等男吧。來媳婦兒,咱合計合計哪些人該封爵位,待遇怎么定。”
“還有人數要控制,我的設定是,就算咱坐了天下,最終六級爵位的獲封人數,加起來也不能超過一百二十人。現在,最多只能封三十多個。”李洛補充道。
崔秀寧問:“朱元璋封了多少個爵位?我們可以參考下。”
李洛露出古怪的神色,“明朝沒有子爵男爵,更沒有輕車都尉,全部是公侯伯高等爵位。朱元璋共封了六十五個公侯伯,被他…弄死了五十八個,其中絕大多數還是滅族。”
崔秀寧有點發呆,緩緩搖頭道:“太狠太毒了,這樣的人…沒人性。你,千萬不要學他。”
李洛道:“朱元璋主要是壞了規矩,給明朝武將留下了極其惡劣的印象。”
兩人嘀嘀咕咕寫寫畫畫很久,終于定了下來。
三天后的八月十八,在經過再一次推辭后,李洛終于接受群臣的勸進,進位唐國公。
同日,李洛攜崔秀寧,以及世子李征,去太上道宮祭祀。同時宣讀冊封爵位的令旨。
封軍師府太尉文天祥,為開國一等男,正四品,年俸一千兩,授永業田六百畝。
封上卿林必舉、龔侃、崔牧、顧鎧四個文官為開國二等男,從四品,年俸八百兩,永業田五百畝。
封都烈、烏圖、江鈞、鄭和、楊青雀、陳淑貞、楊序、虎古、光夏、朱頷、蕭北、張斂、劉拓、武巖、羅昱十六人為二等男,同樣年俸八百兩,永業田五百畝。
封韓韶、申花生、瞿世、宗晝、李雍、李揚、李織、顏隼、劉大刀、顏仝、石珊瑚十一人為開國輕車都尉。
輕車都尉為從五品,年俸五百兩,永業田三百畝。
封爵位者共三十二人。
并且規定,唐國爵位,分世襲降等和世襲罔替兩種。凡是帶開國兩字,一律世襲罔替。
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海東時期的這批班底,死心塌地的效力。倘若只是開國爵位世襲罔替,而且不濫封,就不會給國家造成多少負擔。
就拿明朝來說,開國爵位世襲罔替,然而由于封爵難得,并沒有支出太多財賦。明朝宗室世襲罔替,才是最要命的。
所以,最早跟隨李洛創業的人,有爵位的一定要世襲罔替。而他自己的子孫,卻要降等襲爵。
封爵令一下,所有得到爵位的人,除了文天祥無所謂之外,都是又驚又喜。而沒有獲封爵位的人,也覺得封的的確公平,更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雖然最高的爵位只是男爵,都是低級爵位,可唐國還沒起兵呢,等到起兵反元,還怕沒有升官升爵的機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