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胡循故意裝傻道:“大宋?大宋不是亡了么?還哪來的大宋?你到底何人?” 馬宣禮聞言勃然作色,沉下臉喝道道:“將軍慎言!我大宋雖然失了中原,可并未亡國!如今,我朝自在爪哇一大島,談何亡國!” 胡循看他神色不似作偽裝,立刻就信了大半,抱拳說道:“原來如此,在下竟然不知,多有得罪了。不知馬先生可有印信?” 馬宣禮明顯的猶豫了一下,接著又在對方明顯變的狐疑之時說道:“也罷,反正將軍也必定是越國大將,給你看看,也無不可。” 這特務(wù)說完,就讓隨從取出早就偽造好的宋廷印信,小心翼翼的交給胡循。 胡循沒見過宋廷印信,但感覺倒不像假的,當下就信了八分。 “原來真是大宋馬侍郎,在下大越水師經(jīng)略使胡循,先前失禮了。馬侍郎還請不要介意啊。”胡循的態(tài)度頓時和氣了很多。 “無妨,胡經(jīng)略也是軍務(wù)在身,正是道理所在,在下安敢怪罪!只是,還請胡經(jīng)略派人送在下去貴國京城,拜見貴國國主。”馬宣禮說道。 他看上去溫文爾雅,但又帶著文官特有的矜持,目中還帶著對武將的疏離和輕視之色。 完全就是典型的宋朝文官做派。 胡循道:“敢問馬侍郎,來弊國遞交國書,為了帶著這么多水師前來?” 馬宣禮往東指指,道:“那里是何處?” 胡循道:“東邊?嗯,是瓊州啊!(海南)” 馬宣禮笑道:“胡經(jīng)略問本官為何帶這么多水師,如今本官已經(jīng)告訴你了。”馬宣禮說完,就撫須微笑。 胡循轉(zhuǎn)而一想,就猛然明白了。 打瓊州! 這支宋軍水師竟然是來打元廷瓊州的! “是要攻打瓊州?”胡循忍不住問了一句。 馬宣禮對胡循的問題恍若未聞,而是有點不耐的說道:“好了胡經(jīng)略,在下可以入京見貴國之主了么?” 胡循幾乎疑慮盡消,笑道:“自然可以。本帥會派人送馬侍郎入京。只是,貴部水師,需要退出三十里。沒有我軍令,不得靠近。” 馬宣禮點頭:“如此最好,胡經(jīng)略為人謹慎,舉措得體,真乃越國良將也!” 于是,這特務(wù)也下令發(fā)出旗語,令“大宋水師”退出三十里,不要讓越國水師誤會。 等到“大宋水師”后退拉開距離,胡循也不啰嗦,派出一艘戰(zhàn)船,護送馬宣禮從下龍灣進入白藤江,西進京師。 遠處“大宋水師”旗艦上的劉拓和韓韶,眼看馬宣禮終于被對方送走,也松了口氣。這一計成功一半了。 這五千水師來干什么的?哪里只是打瓊州那么簡單! 想想接下來要發(fā)生的事,劉拓和韓韶就有些激動。 君上每次出手,都是布局千里,天馬行空,真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令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 這是一箭四雕的神來之筆啊。 他們不知道,倘若沒有情報系統(tǒng)的支持,李洛這樣的計劃如論如何也無法實施。唐國內(nèi)部,對特察局并不了解,甚至還有不少人都不知道特察局的存在。 特察局的對外名義,是信訪處,銅簋監(jiān)察房等名稱,從來不以特察局的名義公開辦事。 兩天后,棄船換馬的馬宣禮終于來到天長府古禮城,檢查印信和國書后,沒經(jīng)過多少周折,就被帶入仁壽宮,面見安南太上皇陳晃。 “外臣大宋禮部侍郎馬宣禮,見過大王!”馬宣禮長輯行禮。 安南文武大臣見他不但不下跪,還稱呼“大王”而不是陛下,頓時很是不滿。 雖說以前宋使來安南面見安南皇帝不用下跪,也不會稱呼陛下,可那是以前,是大宋還有半壁江山的時候,安南當然要給北方大國三分面子。 可是現(xiàn)在,宋國流亡小朝廷跑到千里之外的爪哇國,茍延殘喘,卻仍然倒驢不倒架,這就讓安南君臣心生不悅了。 可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也對馬宣禮的身份深信不疑。站在宋廷的角度,大越皇帝只不過是國王,稱呼大王也不算無禮。 “馬侍郎免禮,可認識這位啊!”陳晃指著李交問道。 李交也是宋使,來了快半年了。由于通過商隊給陳朝提供了寶貴的軍情,為安南殲滅元軍立了大功,如今早就被當成真的不能再真的宋使。 倘若這馬侍郎真是宋使,兩人不可能不認識。 馬宣禮看到李交,笑呵呵的說道:“李提舉,別來無恙啊。” 李交有點尷尬的感覺拱手說道:“下官見過侍郎官人。” 安南君臣看到這一幕,頓時知道馬宣禮的確就是宋使,而且他的官位比李交要高。 這一下,再也沒有絲毫懷疑了。 “宋使一路辛苦了。不知宋使此來,所為何事?”太上皇陳晃問道,對于宋使,他雖然心里不屑,表面上還算客氣。 馬宣禮取出一封信,說道:“回稟大王,這是我朝平章軍國重事陳宜中陳相國給大王的親筆信,請大王過目。” 左右呈上“陳宜中”的信,陳晃展開一看,慢慢的臉上顯出一絲驚訝。 這竟然是一封借兵的書信,而且宋軍水師要攻打蒙元瓊州(海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