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412節 參見大將軍!-《葬元》
第(3/3)頁
陳宜中說,如今日國已亡,高麗半亡,大宋流亡海外,華夏諸邦只剩大越獨抗蒙元,實為中流砥柱,南天之柱。先把他和大越一頓捧。
然后語氣一轉,語帶威脅的說,蒙元勢大,獨力勢必難支,唯有聯合抗元才是不二良策。
如今大宋想收復瓊州,一為光復之基,二鼓舞中原民心,共抗暴元。
但大宋如今兵弱,此次只能派遣五千水軍,千里北上。望為抗元大業計,借三萬陸師,攻打瓊州島上的元廷黎兵萬戶府,再收復廣州。
陳晃看完,對身邊黃門郎(宦官)說道:“去找找當年陳相國寫給太宗的信,朕要看看。”
陳晃說完,將信交給三公、同平章事、、樞密使、參知政事等重臣傳閱。
重臣們看完,面面相覷,沒有人贊同借兵,也沒人貿然反對借兵。
說起來,很多人都對當年沒有出兵支援宋朝心生悔意。倘若那時兩國聯手,如今或許就不會獨對蒙元兵鋒。
陳宜中當年倡議宋、越、日、麗四國共抗蒙元。但他這個設想只不過是個夢幻,沒有實施的可能,也沒有時間實施了。
但是,陳宜中幾年前的確給陳太宗寫過信,那時陳晃還不是太上皇,大事都是當時的太上皇陳太宗做主。所以陳宜中的信是寫給他父皇的。
兩刻鐘后,黃門郎終于在宮中檔案中找到好幾年前陳宜中寫給陳太宗的信。
陳晃將兩封信一對比,發現語氣相近,筆跡也相似,應該沒錯了。陳晃立刻判斷,這的確是陳宜中的親筆信。
他哪里知道,這封信壓根就是李洛偽造的?
李洛為何能偽造陳宜中的信?
因為李洛手上有兩封陳宜中的親筆信。一封是陳宜中寫給黃華的,李洛鎮壓黃華時,偷襲了黃華的大營,搜出了陳宜中寫給黃華的信。
另外一封就是陳宜中寫給許夫人的信。李洛去年“鎮壓”許夫人,調虎離山,里應外合偷襲了許夫人的大營,將許夫人逼到了海東。這封信,也落到李洛手里。
李洛是搞文物的雅盜,偽造模仿書法的本事已經很有火候,他偽造的陳宜中書信,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來的,除非是和陳宜中很熟的文友,或者書法大家。
陳晃雖然對這封信的來歷深信不疑,可是對于“陳宜中”的借兵要求,卻非常遲疑。
但是,作為一國之君,他不打算自己出頭拒絕。
“諸卿都議議,對于陳相國信中所言,該如何答復啊?”陳晃問大臣們。
黎文休出列奏道:“太上陛下,前次我朝雖然大敗元寇,可兵馬損失十余萬,實在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而且元寇大軍不久之后定會卷土重來,我朝安有三萬兵馬可借?”
其他大臣也紛紛說損失慘重,無兵可借,愛莫能助。
馬宣禮頓時急了,目中泫然欲泣,“大王,諸位,倘若借我朝三萬兵馬,則瓊州可一鼓而下!進而恢復廣州,嶺南,則南方民心思宋,必定八方歸附。如此一來,元廷如何還能有暇攻打貴國?這不是兩全其美之策么?”
陳晃苦笑道:“如今我大越不但損失慘重,也危若累卵,元寇不日就會再起大軍報復。自保尚且艱難,哪有余兵可借?這樣吧,容朕考慮兩日,在答復貴使如何?”
馬宣禮唉聲嘆氣,只好拱手說道:“如此,那外臣就恭候大王答復了。”
李交也面露悲哀之色,欲言又止。陳晃看在眼里,雖然心生同情,卻也不會舍得借出三萬大軍。
這也不怪陳朝君臣目光短淺,吝嗇小氣。換了任何一國,只怕在此關頭都難以做出借兵的決斷。
…………
就在馬宣禮到天長府的時候,李洛也終于到了廣西兩江路宣慰司明州。
此時已經是二月十五,思明城內外完全就成了一個巨大的軍城,十八萬大軍(陸師),全部云集在此。
一眼看去,人喊馬嘶,軍勢干云,十里方圓的地面,全是兵馬,簡直鋪天蓋地。
李洛的黑馬尾蘇魯錠大纛一出現在附近,立刻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聲音。
“大將軍到了!”
“大將軍已到,我等可以出兵了!”
“蘇魯錠就在前方,快去拜見大將軍!”
來自各部的將領,紛紛往蘇魯錠大纛所在迎接上去。
這根本不是他們買李洛的面子,而是元軍的蘇魯錠大纛,代表著蒙古大軍的威嚴,是不容輕慢褻瀆的。
很快,十幾個高級將領就一起來到山坡上的蘇魯錠大纛之下,對著大纛一起單膝撫胸下拜。
“末將參見大將軍!問大汗安!”眾將雷鳴般的喝道。
“大汗安!”一個年輕清朗的聲音中氣十足的從大纛下傳來,“諸位免禮,準備升帳驗看兵符!”
“喳!!”眾將一起起身,一片鐵甲鏗鏘之聲。
ps:求支持,月底了哦!
清逸文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