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59、660節 “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葬元》


    第(1/3)頁

    二十九歲的李洛做了大唐天子,南國百姓思安久矣,皇恩浩蕩之下,人人額手稱慶。文武百官加官進爵,也都各大歡喜。

    可是登基僅僅一天的洪武皇帝,第二天竟然下了一道奇怪的圣旨。

    是大封嬪妃的圣旨。

    新皇登基,廣選美女大封嬪妃本是例行常事,原本毫不奇怪。可圣天子這道圣旨,當真令天下臣民驚愕不已。

    “奉天承曰皇帝!詔曰:古來天子以后宮陰陽相濟,而風調雨順,社稷穩固也。故天子禮制,以八十一命婦充實后宮,自皇后之下,有妃若干…乃古禮也,朕當效之。”

    “故,封春日之蘭為莊妃,封秋日之菊為雅妃,封冬日之梅為潔妃,封夏日之竹為清妃,封清明之雨為潤妃,封中秋之月為圓妃,封端午之艾為康妃,封新年之雪為瑞妃。”

    “此乃朕之八妃也,位皇后下,秩同親王。愿天下婦女,莊雅清潔,圓潤康瑞。則大唐陰陽濟也。而天下家室興旺,子嗣繁衍,盛世有望也…”

    圣天子愿天下婦女,莊雅清潔,圓潤康瑞!

    唐國公開頒布的大詔,都是傳到鄉村公所一級,天下咸知。

    此詔一下,不知道感動了多少女子。古往今來,從來沒聽說皇帝下這種詔書的。

    而在官場,就是再遲鈍的人,都知道圣上的意思了。

    尤其是那些文臣,立刻就分析出來。

    封八種事物為妃,煞有其事的充實后宮,看似標新立異,不合禮法,可其實大有講究。

    圣上有三層意思。一是他借助封八種事物為妃,擺明態度:朕已經主動納妃了,你們就不要上奏多事了。

    這說明,陛下絕無納妃之意。誰要再多事,那就是拂逆圣意了。

    誰敢這么干?

    別看唐王和大唐天子前后都是一個人,可陛下一稱帝,威壓立刻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語,在臣子眼中也更加高高在上,遙不可及。

    這就是天子之威。沒人敢抗拒。

    第二層意思,就是勉勵天下女子,希望她們莊雅清潔?  圓潤康瑞。這其實是一種保護,表示對女子的重視。也暗示男子不要作踐女子?  要讓她們莊雅清潔?  圓潤康瑞。乃是移風易俗也。

    結合圣上之前禁殺嬰兒和獎勵生女的政令,可見陛下對女子很是關照。陛下認為?  天下男多女少,女子太過卑微?  導致陰陽失調?  大礙盛世。

    第三層意思?  就是彰顯華夏物德之美,從此這梅蘭竹菊等物就更有涵義,一出八個典故,起碼用來寫詩作詞?  詠物抒懷就多了不少辭藻。

    比如?  在此之前,寫一句“麥苗青青陌上栽,不知瑞妃何時來。”肯定是狗屁不通。可是從今以后,這樣的詩就沒人敢說錯了?  傻子都知道詩人說的是希望瑞雪兆豐年。

    帝王之心,當真是深謀遠慮。一道奇怪的詔書?  就能收到這種效果啊。

    這流傳后世,也是一個佳話了。

    至于極少數準備大著膽子奏請納妃,以邀幸進的人,也只能失望了。

    這種人,并不是海東老人,更不是崔秀寧和李洛的學生,而是極少數留用的原元廷和三國的人才,以及后來投奔唐廷的士人。

    比如因為李洛稱帝升為鄉侯的李簽,就準備上奏李洛納妃。他進入唐廷做官不久,對崔秀寧不熟悉,而且在他看來,天子只有一個女人,實在不合禮制。

    這種世家出身的人,最在意的就是所謂‘禮制’。

    可這道旨意一下,李簽哪里還敢?

    事實上,李洛的圣旨等于是救了這些人的仕途。要是他們真上奏了,崔秀寧一定會讓他們丟官罷職。

    甚至根本不需要崔秀寧自己出手,她的學生就能主動把他們的官位搞掉。

    “后黨”可都在盯著他們呢。

    大唐帝后一體,伉儷情深,當然不存在所謂的“后黨”。可絕大多數都知道,皇后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

    話說李洛做了天子,消息傳到武當山,喜得紫霄宮一個道長拊掌大笑,“好了好了!唐王做了天子,天下太平可期了!”

    一個小道士道:“師尊,我們數年不出山,不問世事,為何師尊似乎知道天子來歷?”

    那道長笑道:“為師在元廷為官時,和這位洪武帝頗有淵源。此人是隴西人氏,李唐后裔,不想今日果真成了成果,續了他李家的江山。”

    “你們不知,這位得窺天機,是個大有福報之人,為師數年前,就看出他有帝王之氣。難得的是他崇道,以道君化身老子為祖,這人間大道又要昌盛了!”

    道長說完,即刻吩咐弟子收拾行囊,準備出山,去拜見大唐天子這位故人。

    越州(浙江)吳興,山林間的錢家宅院內,一個中年士子畫完一副《洗馬圖》,說道:“裝裱起來,老夫要帶走。”

    被吩咐的青年士子問道:“父親大人將往何處去?”

    “去江陵。”中年士子回答,放下畫筆,看著窗外的山色秋光,神色恬然中大有舒展之意。

    “大人為何忽的要去江陵?”青年士子似乎猜到了什么。

    中年士子站在窗前,負手撫須說道:“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

    此人就是吳興八俊之首的錢選。吳興八俊之一的趙孟頫投元入仕后,錢選很是不屑,與趙孟頫絕交,數次拒絕征辟,絕不入仕元廷。

    可他是宋朝進士出身,怎么可能沒有政治抱負?怎么可能不想做官?只是不想做元廷的官罷了。

    趙良鈐起兵在廣州恢復宋廷后,他曾去投奔過,任梅州知府。可是很快就發現,小朝廷主政的還是那些不務實事的貨色,和當年如出一轍,根本沒有汲取教訓。

    錢選猜測小朝廷必不長久,心灰意冷之下辭官北歸,隱居田園,優游林下,以五柳先生自況。

    其時,李洛已經占據江南,自稱唐王。種種舉措大得百姓民心,有一統南國的實力,可錢選并沒有投唐。

    原因很簡單,他是均田令的利益受損者,他是士紳大戶。

    錢家雖然不是豪強劣紳,并沒有橫行鄉里魚肉百姓,可也是妥妥的大田主,不是那種耕讀傳家的寒士。

    所謂寒士之家,一般也就是幾十畝甚至十幾畝土地,靠著耕讀立業,并沒有完全脫產。

    可錢家有良田數千畝,佃農上百戶。均田令一下,錢家被沒收九成田產!

    這還是錢選乖乖配合了。要是不配合甚至舉兵頑抗的,比如吳興第一豪族沈家,早就身死族滅,族人最好的結局就是為奴。

    按照唐國的《均田令》,大戶人家,最多只能保留三百畝田地,除非你有爵位有封田。不然,就算當了宰相,沒有爵位在身也不能超過三百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