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703、704節 臣請為陛下再加尊號!-《葬元》


    第(1/3)頁

    正在李洛攻略關中之際,已經渡過淮河的文天祥部二十萬大軍,正與中原元軍重兵集團對峙于河南郾城。

    文天祥八月中旬渡過長江,二十萬大軍穩步推進,擺出渡過淮河進攻開封和洛陽的姿態,大搖大擺的北上,每天只行軍四十里。

    文天祥所部,有兩萬火器兵,三萬騎兵。他將炮兵和輜重圍在陣中,將騎兵布置在兩翼,楯車和長槍兵布置在外圍,火銃兵和弓箭手布置在長槍兵之后。

    而且他絕不分兵,也不主動和元軍交戰,不占領任何城池,一心一意的北山。

    元軍十幾萬騎兵,反復襲擾,文天祥都不為所動,就像一只刺猬一般,令元軍騎兵難以下口。

    一支防守嚴密、糧草充足的步兵,倘若沒有戰術任務,只是自顧自的行軍趕路,那敵軍騎兵就沒辦法了。

    用鐵騎沖陣吧,唐軍防守嚴密,步騎協同,火器犀利,集群沖鋒太吃虧。

    用放風箏戰術吧,唐軍不搭理,仍然繼續按照既定路線行軍。

    阻擊吧,唐軍二十萬兵力完全可以天不怕地不怕的壓上來。

    反復襲擾吧,也沒啥作用。逼近了唐軍的弓箭和火銃就會反擊,你走遠了,唐軍也不追你。

    竟然一點辦法都沒有。

    雙方的傷亡每天都在增長,但都不多,每天不過數百人,屬于非接觸戰斗。

    唐軍就這么沿著伏牛山脈之東的平原,一直北上,害的十幾萬元軍鐵騎只能跟著,卻無法攻擊唐軍,眼睜睜看著唐軍渡過淮河。

    等唐軍渡過淮河,元軍終于忍不住發起了一次集群沖鋒,果然遭到唐軍火器轟擊,白白折損了一千多騎兵,就再也不敢集群沖鋒了。

    從此,元軍得到一個鐵的教訓:不能心存僥幸的對唐軍發動集群沖鋒。

    一個月下來,唐軍往北推進千里,牽制了大量的元軍。

    河南江北行省是元廷財賦重地,萬不可有失,尤其是開封和洛陽。所以,元軍根本無法增援關中。

    等到文天祥大軍和元軍對峙于郾城,元唐雙方才都收到唐軍已經占領長安的消息。

    “太尉,陛下已經占領長安,潼關已經在我軍之手,是不是按照計劃撤軍了?”跟隨文天祥北征的大將蕭北問道。

    中路軍有二十萬大軍,實力最雄厚,但戰略目的并不是攻占開封洛陽,而是策應西路軍攻占關中,牽制中原元軍重兵集團。

    現在陛下已經占領關中,中路軍就應該撤軍了。

    “撤軍吧。”文天祥也只能選擇按計劃撤軍了。

    為何十幾萬元軍騎兵拿他步兵為主的大軍沒辦法?那是因為他不分兵,也不用攻城略地,甚至不用主動交戰。

    可要真的攻城略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一個多月,元軍雖然沒占到便宜,但文天祥等人卻是深刻領教了元軍騎兵的難纏。

    也就是他們不和元軍打而已,要是主動打,那就太難了。

    唐軍一旦分兵攻占四地,那就很難打贏,想控制各地建立統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傻子都知道,靠步兵北伐,不行。步兵再強都不行。

    不消滅元軍騎兵主力,就無法實際控制地方。唐軍打下一個州縣建立政權,前腳一走后腳這政權就會被元軍騎兵滅了。

    元軍完全可以憑借騎兵的機動優勢,集中兵力各個擊破。而唐軍一旦分散各地,要集中起來就難了。

    這是無解之局。

    除非消滅元軍騎兵主力。唐軍沒有強大的騎兵輔助,怎么可能做得到?

    “難吶!”文天祥皺著眉頭。他很清楚,陛下之所以能消滅幾萬關中元軍騎兵,用的是計謀。可這樣的計謀,不能一直用。

    到最后,北伐還是要靠騎兵硬碰硬。計謀只能用一時,說到底還是靠實力說話。

    文天祥想了想,還是寫了一封信,令人喬裝打扮送去關中。

    十月初,唐軍中路軍開始撤軍。

    元軍見到唐軍撤軍,才確定文天祥沒有占領開封洛陽的意思。可現在確定,也沒有意義了。

    之前他們不是不知道這個可能,忽必烈早就告訴他們,叛軍中路可能只是策應李洛攻占關中。

    問題是,他們知道也沒轍。因為,倘若中原元軍抽掉兵馬支援關中,那文天祥完全可以假北伐變真北伐,一不做二不休的攻占開封,封鎖黃河。

    那樣也絕不是他們能接受的后果。

    …………

    文天祥撤軍的第五天,在海州登陸,已經駐軍徐州的陳淑楨東路軍,也準備撤軍了。

    東路軍十萬人浮海而來,攻占哲里木軍駐守的重鎮徐州,威脅元廷腹里,牽制了十幾萬元軍不敢向西增援,唯恐陳淑楨封鎖黃河,與文天祥會師攻略中原。

    可以說,整個河南江北的元軍主力,都被文天祥和陳淑楨東西牽制,難以有所作為了。

    唐軍固然拿元軍沒轍,可元軍也拿唐軍沒轍。

    就這么僵持一個多月,直到唐軍撤出徐州,撤到海州,再揚帆出海。

    至此,唐軍聲勢浩大、歷時僅僅一個多月的“三路北伐”,終于以西路唐軍攻占關中,中東路唐軍撤軍為結果,落下了帷幕。

    戰略上,大蒙古國不但喪失了關中,漢中和陜南,而且竟讓唐軍大搖大擺的闖入中原,造成中原漢人心氣大漲。

    大蒙古國面子里子皆失,可謂威風掃地。

    唐廷完全以不可阻擋的崛起之姿,與不可一世的大蒙古國分庭抗禮,咄咄逼人,步步緊逼,不落絲毫下風。

    大都的忽必烈覽奏大怒,卻也無可奈何。

    漢臣們更是噤如寒蟬,如喪考妣。整個大都城的氣氛,都很凝重沉郁,讓文武百官感到壓抑無比。

    深秋蕭瑟的秋風吹過,幾陣秋雨一下,落葉滿地,更加清冷。加上關中大敗的消息,讓一向趾高氣揚的蒙古色目貴族,都變得陰郁了幾分。

    已經高齡七十二歲的怯薛可汗,只能到下馬放飛泊打獵,排解心中的郁悶和怒火。

    蒙古貴族以打獵為日常娛樂,隔三差五大獵小獵,文武大臣包括宮妃,都隨皇帝田獵,野外聚餐宴飲,以保持蒙古傳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