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797、798節 吞并南洋,大軍北歸。-《葬元》


    第(2/3)頁

    南征以來,真正戰死的不過三四千人。可是病亡的,超過六千!

    軍中幾乎每日都有幾十人病故。尤其一到雨季,病死的人就更多了。要不是唐軍堅韌不拔,軍心早就萎靡了。

    唐軍南征將士亡者上萬,大半都是死于疾病。上萬將士出征時生龍活虎,此時卻成為一壇骨灰,怎不叫人斷腸啊。

    這個代價,不可謂不大。

    這還是在冬季南征,在唐軍的抗病和醫療手段大為進步的情況下。

    為何歷史上中原沒能征服南洋?真不是軍事無能,甚至不是因為距離,只因為“水土不服”。

    可是李洛做到了。

    雖然也有代價。

    后世南洋諸國,將不復存在!

    …………

    江陵行在,唐宮光政殿。

    此時春光燦爛,艷陽高照,唐廷正在朝議。今日其實是御前會議,只有三品以上官員才能參加。

    “啟奏皇后,陛下大軍此次班師,攜帶有奴隸四十余萬。以至于大軍行動遲緩。臣恐怕陛下在外日久,不利于龍體。是否請陛下御駕先回?”

    兵部尚書都烈奏道。

    攝政皇后崔秀寧端坐在上,聲音清脆而平和:“陛下已經來信,說此次南征辛苦,他不應該拋下將士先回,而是要與將士一同歸來。”

    怎么能先回來呢?李洛說了,這次搞的金銀財寶太多,奴隸也太多,他得…看著啊,免得萬一路上出了岔子。

    男人太會賺錢了,一打仗就發大財,好男人啊。

    “皇后陛下。”林必舉出列,“四十多萬奴隸,這其中還有很多女子,一日能走多久?五十里頂天了。其中的青壯,大多還要去關中服勞役。這迢迢數千里路,要走多少天?耗費多少糧食?”

    “以臣所見,不如把男奴留在南洋,用來修建驛站。這控制南洋,沒有驛站可不行。女奴可以帶回來,配給民間無妻男子。”

    “至于關中的勞工,大不了用中原偽宋和元軍俘虜。反正,北伐也很快了。沒有必要讓南洋奴隸走那么遠,耗費那么多糧食去關中啊。”

    崔秀寧覺得林必舉的建議很好。這個問題,她和李洛竟是都沒有深入想過。

    “好。那本宮就給陛下去信,請陛下將男奴留在南洋修建驛站。嗯,這驛站嘛,務必要連接滇州和桂州驛站,讓長安到南洋,快馬最多十天就到!”

    只要南洋驛站連同內地,那么從長安到暹羅或象州,快馬的確十天就能傳遞回消息,大軍哪怕從長安出發,最多兩月也能到。

    元廷留給大唐最大的好處,就是這驛站了。元朝驛站之發達,也只有后世進入現代后可比。

    交通寺卿曾渡出列道:“皇后陛下所言極是。自從我大唐一統南國,大修水利,其次是道廟學堂。可是這驛站,沒有多修一座,全部沿用的元廷驛站。內地還足夠用,可緬州交州象州瀛州都沒有修驛站,交通很是不便,更遑論陛下新收之南洋疆土了。”

    “微臣奏請,要撥款修建這些地區的驛站。光靠那些奴隸,還不夠使用。”

    “我反對。”兵部尚書烏圖道,“暹羅等國人,不過是準唐民,二等人,為何要讓他們有償服勞役?朝廷直接下令征發就是,不讓他們餓死罷了。要工錢,沒有。”

    崔秀寧道:“蒙元的東西,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比如這驛站,雖說當年修建死傷數百萬人,但不能說不該修,只是要考慮百姓疾苦,不能無償修建,也不能急于求成。就算奴隸和準唐民,那也是大唐的子民,不能虐待他們。把他們累死了,損失的還是朝廷。”

    誰能想象,元朝竟然修通了東西貫通歐亞,南北貫穿大理的交通大動脈?元朝對西對南用兵之頻繁,為歷代之最,就有賴于高度發達的驛站。唐軍南征之所以如此順利的調兵南下,有依賴了元廷驛站。

    史書記載元朝:“人跡所至,皆設驛站,使驛往來,如行國中。”簡直空前絕后。

    是元廷用刀子逼著廣大漢人和各族百姓,不知累死多少人才修成四通八達的驛站系統。由此可以想象,有基本盤的野蠻王朝的可怕。

    可惜元朝滅亡之后,大部分驛站遭到廢棄。時間一長,就不再有路了。

    “就讓那些奴隸慢慢修建,不要急在一時。這次南征剛剛結束,今年還要北伐,關中還在大興土木,南洋驛站雖然重要,卻不是當務之急。”崔秀寧反對大干快上。

    “顧鎧,工部火器局制作的三眼手銃,如今有多少了?”崔秀寧看向工部尚書顧鎧。

    顧鎧本是一個盔甲師,只因為技術精湛,又是海東時代的老人,竟然做到工部尚書高位,還封了伯。這古往今來,也是蝎子拉屎了。

    可見,平臺比個人能力更重要。

    “啟稟皇后,已經完成三萬兩千支。到今年秋季,五萬支三眼手銃絕對能完成。”顧鎧回到。

    三眼手銃,是為騎兵準備的輔助兵器。因為唐軍騎兵騎射比不上元軍騎兵,崔秀寧只能下令研發一款適合騎兵使用的手銃。

    這手銃本質上和火槍手的火銃沒有區別,只是很短小,裝藥量也少,有效射程也只有五十步,遠不如不如弓箭。

    不過,相對明軍的三眼火銃,崔秀寧設計的三眼火銃還是要先進一大截。明軍雖然裝備了大量三眼火銃,卻沒有轉輪機制,只能用火繩,有效射程也只有三十步。

    而唐式三眼火銃無論是設計,還是材料,工藝,火藥都比明式先進靠譜,不但是轉輪燧發,有效射程和可靠性也強多了。

    然而,仍然只是一種輔助性武器。

    騎在馬上使用,基本上也就只能發射三次,要在馬上完成裝填彈藥很難。實戰效果肯定是不如蒙古騎兵的弓箭。

    說實話,其實更適合裝備給警士,而不是騎兵。

    可是沒辦法啊。

    馬上要北伐了。唐軍騎兵空有強悍的白刃馬戰技能,可騎射本事和元軍騎兵差了一大截,也只能靠這手銃彌補騎射不足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