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就算想做官,那還是為了做事,不是為了榮華富貴。 等到關漢卿陛辭出宮,崔秀寧笑道:“關漢卿就是關漢卿,的確與眾不同。” 李洛隨即擬了一道敕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授河東解州關漢卿為文藝寺卿、政事堂參議、賜甲等藝士、進士出身,賞銀元一百元,賜三進半畝宅院一座,賜其妻淑人誥命…” 李洛寫完,立刻讓侍衛送到吏部,由吏部官員存檔,傳達。 片刻之間,關漢卿就成為正三品文藝寺卿、政事堂參議(正二品銜)、甲等藝士、進士! 一步登天! 關漢卿不知道,自己僅僅一次奏對,就成為大唐重臣,朝廷高官。 “我覺得,我們改良的道家,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人死之后的命題。”李洛沉吟著對崔秀寧道,“之前,我一直心中猶豫,但今天關漢卿的話,幫我下定了決心。” “你不會要搞出什么天堂地獄吧?我反對。”崔秀寧擔憂的說道,“那不是我們的文化傳統。” 李洛搖頭,“你想多了,我怎么會搞天堂?那不是學西方么?不過,華夏傳統雖然沒有天堂,卻有三十三天,有泰山府君,有五道輪回啊。” 崔秀寧眼睛一亮。可以啊,這本來就是傳統道教的東西,為何不拿來用呢? 李洛很有信心,“科技解決的是物質,宗教解決的是精神,雙方解決的領域不同,為何非要對立起來?人文屬性,才是終極目標啊。” “就這么干。道家本就有五道輪回之說,而且理論很豐富,我們規范一下就能用。” 崔秀寧嘆息,“可是華夏百姓太聰明了,有多少人真會相信五道輪回?真要相信,滿清那點人口,也不能占了中原。” 由于華夏文明太早熟,所以宗教難以成長。這固然也算好事,可也是壞事。 最大的問題是,太過于世俗化,生死之事看不開,加上統治者的弱民之術,缺失了血性和勇氣,面對外族侵略和惡人忍氣吞聲,少數敢于反抗的硬骨頭不足以改變大勢,使得滿清這樣的貨色也能征服泱泱大國。 華夏百姓曾經輕生死,動輒拔劍而起,為人兩肋插刀,慷慨赴死。那是因為相信死而英靈在,所以華夏的喪葬文化很發達,事死如事生。 可惜后來佛教進來,搞出什么因果報應,一番騷操作,又不能應驗,讓華夏百姓對死后世界和因果報應失去了信任,佛教在華夏成了工具,而不是宗教。 恰恰是佛教,使得華夏百姓喪失了信仰的能力。 “用大唐道教來解決人死之后的命題,其實還是統一思想,強化民族共同體。那就不能在邏輯上有可以證偽的硬傷。” “這事不急,交給張三豐和鄭思肖他們,完善道教關于人死后的一些理論。”李洛說道,“不能解釋人死后的哲學,就不是真正的宗教。死亡這么大的命題,國教不能沒有相關表述。” 先不說唐主在為繼續完善大唐道教操心,且說關漢卿和妻兒以及珠簾秀匯合后,還沒有去驛館安歇,送達圣旨的官員和侍衛就到了。 “解州關漢卿,接旨!” 由于關漢卿一家沒有地方落腳,都無法擺下香案接旨。 “草民關漢卿,接旨!”關漢卿帶著妻兒一起跪下。 等到圣旨念完,關漢卿等人都愣在當場。 文藝寺卿!兼政事堂參議!賞銀賜宅! 一步登天! 關漢卿完全沒想到,竟然得了一個三品官位。他之前還以為,能有個五六品的官職,就頂天了。 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一時間,關家人感覺恍如夢中。可是傳旨人留下的房契和銀元,敕旨,讓他們知道這不是做夢。 直到傳旨的官員離開,關漢卿才問一臉驚喜的朱伊霜,“伊霜啊,這文藝寺卿,是何官職?” 朱伊霜笑吟吟的說道:“什么官職?那才是真正的風流領袖,浪子班頭!這戲曲學院,民間出版印書,全國梨園劇院等等事物,都歸這文藝寺掌管!漢卿,你可是大權在握了啊。” 關漢卿聽完,肅然向皇宮方向跪下,“臣關漢卿,謝陛下隆恩!” 朱伊霜道:“漢卿現在可是朝廷大員,眼下,該先去天子賞賜的宅院,好好拾掇拾掇,沐浴更衣后進宮謝恩。” 關漢卿點頭,“好好。不過,陛下賞賜了銀元,我們先要找個館子,好好擺一桌酒席!” 此時,圍觀的人很多,看到關漢卿被封了大官,都很是羨慕。 其中有一個青年,正是張養浩。 張養浩想不到,這老先生和自己同一天來洛陽。而自己還沒找到門道,對方就一步登天,貴為寺卿了! 頓時,張養浩就動了一個心思。 找關漢卿引薦自己。 于是,張養浩立刻行動起來。 “后生末學,濟南張養浩,見過卿堂!”張養浩來到關漢卿面前,長作一禮。 關漢卿剛被封了寺卿,還沒有正式走馬上任,就有第一個人叫他“卿堂”了。 ps:身上到處疼。大家晚安,蟹蟹支持。這幾章寫的好累。好在明天就不用寫這種章節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