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984節 西夏遺民的窯洞村寨-《葬元》
第(2/3)頁
“好!”唐主很是高興,指著蔣康對群臣說道:“諸卿,所謂為官理政,就是做事。地方官尤其要重實事。蔣康為延安郡守,以綠治為第一要務,立志于黃河水清,可謂恪守官道的良吏。”
“我大唐以道治天下。這官道,不是升官有術之道,而是理政為民之道。”
吏部尚書道:“陛下所言極是。吏部考評官員,也是以是否遵循官道臣道為準。越是有政績政聲,就越是有升遷之機?!?
“蔣使君治理延安,綠治大興,百姓也安居樂業,井然有序,當是良吏。而北地十二郡守,也皆如蔣使君一般恪盡職守。不然,北地綠治也沒有這么大的起色了。由此可見,皇后陛下當真知人善用啊?!?
李洛微笑,大唐還有比崔秀寧更善于觀察人的么?沒有了。她用人物性格分析來判斷臣下,做出十幾個維度的分析表,決定是否能擔任重要職務,似乎從未出過錯。
“傳環衛寺卿林茂!”李洛忽然說道。
“諾!”身邊的侍衛立刻去傳召林茂。
很快,一個三品官員的來到李洛馬前,恭敬下拜道:“臣環衛寺卿林茂,拜見陛下?!?
“林茂?!崩盥逯苯訂柕?,“洪武五年,北地(黃土高原)十二郡的綠治政績,你心中有數么?”
林茂叩首畢,抬頭回稟:“稟奏陛下,綠治是我環衛寺頭等大事,而北地綠治和河南河北綠治,又是重中之重。北地十二郡,去年共植樹扦插一千三百萬株,黃河兩岸,綠樹成蔭,很多上古山林,都被禁止砍伐。就連黃河之水,也清了不少。另外,還播種各種樹種草籽五萬多斤,不出十年,北地必定綠治大成?!?
“如今,郭守敬關中八水工程快要完工,關中綠治也大有成效。若是北地綠治和河南河北綠治也大成,那么黃河就真的要清了啊?!?
李洛站起來,走出涼棚,指著不遠處的山林,對群臣說道:“北方綠治,如同修筑長城。長城防的是敵人,還未必防得住。可北方山林就是綠色長城,不光能防備北方騎兵,更能防備風沙和,干旱,水患?!?
“有北方綠色長城,千里林海,北方便是糧倉,百姓與山水自然、飛禽走獸和諧共處,就能風調雨順,安居樂業。早在西周,便有專司保護山林之官,何況今日?綠治宗旨,便是山林水澤與耕地和村莊相得益彰?!?
“北方開荒千百年,耕地面積其實足夠了。然能養活的人卻不多,就是因為沒有環保,導致畝產低,三年兩旱,災年多而豐年少,如此怎么能有南方富庶?北地耕地再多,可沒了環保綠治,那也富不起來,更別說還有青山綠水了。”
“傳旨,因北方耕地有余而綠化不足,即日起,除了東北四州之外,一律禁止開荒。敢有開荒者,按律治罪!”
“等到打下西域,就從西域帶回蘋果籽,在北方大量種植。不但能產果,還能綠化。還有中原本就有的梨樹棗樹核桃櫻樹等,也要有計劃的大量種植。”
李洛這道圣旨,當然不是武斷,而是非常符合實際的善政。
因為北方的耕地,數量真的很大。單論畝數,遠勝平原稀少的南方。
可是為何北方能養活的人口,又不如南方?甚至明清時代還需要南方接濟糧食呢?
除了南方糧食可產兩季,北方只產一季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北方開發太早,生態破壞嚴重,導致三年兩旱。
草木稀少的結果,就是水土流失,同時造成降雨稀少。
三年兩旱可不是夸張之詞,而是事實。
這使得每戶百姓需要更多的耕地,才能養活自己。好不容易豐收一年,還必須要儲備災年的糧食。日子能不苦么?
李洛和崔秀寧比誰都清楚,大自然的懲罰,絕對不會缺席,只會變本加厲。
這就是天道。
他下詔禁止北方繼續開墾耕地,雖說耕地數量不會增加了,可隨著生態的恢復,降雨量會增加,水利設施會得到更好的利用,土地的鹽堿化和沙化也會得到改善。其結果必然是畝產提高,干旱年份也大幅減少。漁業和果業資源也豐富起來。
北方林海一旦恢復,數量不增的耕地就能養活更多的人,還能養的更好。
后世由于破壞太大,幾乎到了不可逆的地步,國家花費了很大力氣,見效也不明顯。就算再重視,也難恢復了,如同癌癥晚期。
可是在這個時期,只要李洛認真對待,并不需要花費多少力氣,反而是統治者的意識更重要。如同癌癥早期。
“傳司礦使!”李洛又想起一個人。
“礦務司李櫟,拜見陛下。”礦務司主官很快也跪在駕前。
李洛問:“李櫟,銀城郡(榆林)、晉陽郡、云中郡(大同)等地的煤礦,勘探的如何了?”
李櫟是崔秀寧的學生,他回稟道:“啟稟陛下,幾年前雍州剛剛恢復,娘娘就令微臣派員去銅川縣和銀城郡神木縣勘探煤礦,說老君夢示陛下,這些地方有大煤礦。眼下,銅川先煤礦已經開采三年,修建長安的磚瓦,就是用銅川之煤燒的。如今,銅川之煤制作的煤球,已經能供應整個關中?!?
“不過,北地神木縣很大,我們找了很久,才找到礦源,今年才剛剛開采,的確是好大的煤礦,儲煤難以估算啊。只是這礦工尚缺,臣正準備奏請增加兩萬礦奴,產煤之后,直接從黃河運往中原出售?!?
“至于云中和晉陽的煤礦,從去年才開始找,目前還沒找到。請陛下責罰?!?
李洛道:“云中(大同)的煤礦,才是最多的,這是老君啟示。你們增加人手,盡快找到大礦。”
“煤,是替代木柴的。讓百姓多用煤,少砍樹燒柴,也是為了綠治。朕可以告訴你,北方的煤礦應有盡有,簡直用之不竭,就看你們能不能找到了。為了讓百姓少砍樹,就要讓他們燒廉價煤球?!?
“我大唐有的是煤,沒有大樹值錢。別說幾百年都用不完,就算將來用完了,海外也有的是。所以,朝廷的煤礦,以綠治惠民為第一要務。其次,才是盈利?!?
“劉三治,朕的意思,你明白么?”李洛又看向專賣司的專賣使劉三治。
劉三治趕緊說道:“回陛下話,陛下圣訓,臣銘記在心。朝廷煤業是為了百姓少砍樹木,多燒廉價煤,盈利要退而求其次。”
李洛頷首,“就是這個道理。從今以后,煤的純利潤不能超過一成,不能擅自漲價,否則朕就要拿你是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