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988節 崔秀寧的意外之喜-《葬元》
第(3/3)頁
崔秀寧下朝之后,接到李洛傳回的圣旨,遂下發各部照辦。雖然各部主官都隨御駕北巡,但副手都在,朝政仍然在運轉。
她接到西征統帥的奏報,幾支大軍為了多抓俘虜,故意暫停不進。崔秀寧一一回復“知道了”。
此時已經入夏,崔秀寧不在大明宮,而是在太液池的清風榭批改奏章。這里湖風清清,水氣泠泠,是長安皇宮中夏日避暑的好去處。
清風榭邊上的大樹上,夏蟬正在“知了知了”的嘶鳴。
這是正午時分,崔秀寧有點困意,聽著知了的叫聲,筆下鬼使神差般在一份奏章上批出“知了”兩字。
我去!少了個道字!
崔秀寧一拍額頭,搖頭苦笑,在“知了”兩字中間加了個“道”字。
大唐一億多人口,這么多州,朝中和地方每天都有很多政事。每天政事堂收到的奏章,總有好幾十份,都是重要的事。這些奏章,政事堂作出初步處理意見后,都要轉到宮中御批。
這還僅僅是政務方面。還不算軍事和情報方面的奏章。
可以說,崔秀寧這個攝政皇后是很忙碌的。這還是在充分向三府九部放權的情況下,不然的話,就是累死也處理不完。
崔秀寧忍不住打了個呵欠,準備再批閱完一份奏章后,就在湖中的蓬萊閣午睡一會兒,養養精神。
皇后陛下拿起這份奏章,卻是東州(高麗)牧鄭律的奏章。
“臣東州牧鄭律,啟奏皇帝陛下:漢陽郡入夏以來大澇不止,連日暴雨,漢江大水漫漶,淹入漢陽…百姓溺斃于洪濤中,已過千人,流離失所者數萬。東州官糧已經調撥冀州賑濟,而東州官倉不敷賑濟之用…”
政事堂的處理意見,是調集瀛州的官倉十萬石,從海路運到東州賑濟,然后令東州按照預防洪災疫情的章程,嚴格預防疾病。再撥款五萬元,加固江堤。
崔秀寧思索一會兒,批閱道:“可發東州囚犯,參與修筑河堤。欽此。”
她批完這一份,揉揉眼睛,就準備去午睡。
然而,終究是不能夠。
“娘娘,何赟的遠航艦隊回了。”特務李織前來稟奏。
“什么?何赟回來了?”崔秀寧的睡意,頓時剎那間就飛到云霄云外,渾身都精神起來。
“十幾前就到了松江。”李織也很高興,“估計很快就能到長安了。”
“回來幾艘船?多少人?東西找到沒有?”崔秀寧眼睛亮晶晶的, 連問三個問題。
何赟是一個水師艦長,也是跟隨過鄭和到過南美洲的將領。兩年多前,唐廷派艦隊第二次遠航南美洲,何赟就是遠航水師都督。
第二次遠航的目的,是尋找橡膠樹,金雞納樹,苦柯樹。艦隊共有三艘大戰船,三艘中等戰船組成,各種人員上千名。
可是遠航艦隊一去兩年多,卻杳無音訊。崔秀寧想起來都心緒不寧,以為多半出了事。
可是,眼下竟又回來了。這真是意外之喜啊。
崔秀寧很清楚,金雞納樹和橡膠樹意味著什么。就是古柯樹,也是天然的麻醉劑。有了古柯樹,華西古老的中醫就能發展出自己的外科手術學。
中醫,要成為未來世界主流醫學。
李織回答:“回來了六艘船,七百多人,還有兩百多人和兩艘船沒有回來。他們帶回來了一船的樹苗,都種在陶罐里。”
“據說,那三種樹都找到了,還帶回了不少金銀,估計總有上千萬兩。”
崔秀寧聽了既傷心損失了兩百多人,又高興帶回了東西。
她的神色有些復雜,“船隊何時能到關中”
李織道:“他們在松江港口換了韓韶的長江水師戰船,現在應該進入淮河入洛河,五日內必到長安。”
洛水本來就通長安。所以,船只可以從長江入淮,由淮河入洛河,再入渭河。
這幾年唐廷搭理興修水利工程,南北江河水水相通,水路可以從大海進入長安。
PS:蟹蟹大家的支持,今天是四月最后一天,祝賀大家五一節日快樂。這兩天實在是太忙太忙了,根本無法加更啊。嗚嗚——晚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