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算是他爹今天上午在東頭屋多放了幾個屁,那不到下午這廚房里所有的蘿卜都得喂了狗。 他是堂堂正正來這里辦差的,不是來這里找麻煩的,裝什么犢子? 隨著名刺的送進去,不過片刻功夫一名年輕的文士就帶著這昌黎縣上下官員來到了劉陶的面前朝著其躬身行禮。 “昌黎縣令來忠,拜見上使!” “來忠...”劉陶本想點了點頭然后轉身就進去的,但剛剛走了兩步突然感覺這名字有些耳熟。 “上使...” “來忠...你家門如何?”劉陶想了半天沒想起這來忠是誰,但是這個姓氏可是了不得的,天底下也沒有幾個姓這個的。 而且...這個家門...不好對付啊。 因此他總覺得這個名字很耳熟,但就是想不起來了。 不過好在這家伙臉皮夠厚。 既然想不起來,那就直接問就是了。 而那來忠也的確是如同這蕭谷所想的那樣,不是什么普通貧寒之人,而是正經兒的豪門出身。 “家父名諱敏!” “來敏...來敏?”劉陶看著面前的來忠,臉皮忍不住抽搐了一下,“荊湖學派的那位...” “家父當年的確是因為先帝的原因,離開了益州然后四處求學問道,最終在在荊湖一帶教學,說起來...倒也的確是有些名聲..” “你爹那叫有些名聲嗎?那叫創始人...”劉陶的臉皮抖動的更加離開了,看著那來忠也是忍不住客氣了起來。 這真是沒辦法的,他劉陶的爹和兄長是朝中重臣,但看到了來忠的親爹來敏也還得客客氣氣的。 這倒不是說來敏是朝中的什么人,而是說人家乃是正經兒的名士,不是吹出來的那種,人家是一手創立了荊湖學派的幾個人之一。 來氏一族本就是大漢的名門望族,而那來敏又是嫡系,當年是益州了不得的存在,不過后來先帝奪取益州之后,因為諸多原因曾經召集了益州和不少從其他地方逃到益州的名士。 其中就有來敏,并且還和他們洽談了許久許久。 當年先帝到底說了什么這沒人知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是,在他們從先帝那里離開之后,都是各自離開,然后尋找自己的道路去了。 其中不乏有許多人真正走出來了一條全新的理念,哪怕是現在這些理念聽著并不是那么的...與天下合適! 就比如那來敏當年提出來的“四民平等,農工皆本”更是和當年那位諸葛丞相提出來的天下為公以法行之,就有異曲同工之妙。 甚至可以說,兩個人算是同門師兄弟也不是不行。 畢竟據說這來敏也去找過荊州的那幾位討教過。 其在當世地位之高,堪稱是讓人仰望的存在。 “閣下好歹是來公子孫,怎么會來著小小的昌黎縣...罷了,如今這東西都出來了,這縣令是來公子孫那倒也是合情合理了。” 劉陶本想問問對方是怎么回事,他怎么會來這里。 不過想想自己懷里面的那份兒信帛,他覺得這事兒現在看著也是挺正常的。 此時那劉陶想到了自己懷中的那一份兒帛書上的內容就忍不住有些額角脹痛,甚至總是忍不住想要看著那位太孫,他總感覺這位太孫有點意思。 他作為一個被放到臺面的人不知道這些很正常,但是那位太孫可不會不知道的。 這些年因為天下穩定,百姓的人口也終于得到了很大的恢復,但也的確是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不小的問題。 最主要的就是,在一些土地足夠貧瘠的地方,他們的土地越發的減少,而這些年增長的百姓卻是讓他們所在的地方有些供不上了。 所以....便有人開始作妖了。 比如這昌黎縣,竟然下令本地百姓不許再瘋狂的生子,無論男女每家每戶只能有三名子嗣。 否則,就當重罰! 當那劉陶看到了這消息之后,他差點直接罵了娘,這是什么樣的豬腦子才能夠想出來這種了不得的東西。 他們是不要命了不成! 而此時他知道了來忠的身份之后,劉陶也是沒有了太多的顧忌,隨手擺動之下讓眾人退去,然后拉著來忠就進入了書房之中。 那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劉陶回家了呢。 好一招反客為主!大儒子孫的來忠愣是都沒反應過來,在聽到劉陶的一句“你別客氣,自己找地方坐”的時候,還真找了個地方坐下了... “上使...” “莫要上啊下啊的,這件事情到底怎么回事?”劉陶擺明了是沒打算給來忠反應過來的機會。 在那來忠剛剛打算開口的時候,他就搶先將懷中的帛書拍在了那來忠的面前,然后雙眼之中帶著幾分憤怒的朝著來忠直接怒罵了起來。 “來兄,早就聽聞令尊曾經提出四民平等,農工皆本,乃是我大漢真正的大儒名士。 可你作為這等大儒之后,怎么就能夠做出如此助紂為虐的事情,你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來忠看著上來就劈頭蓋臉一頓訓斥的劉陶,他臉上并沒有半點驚訝的感覺,他只是淡然的將那掉落到了地上的帛書撿了起來。 然后帶著幾分可惜,帶著幾分決然的語氣和劉陶說了一句話。 “當然知道...我在救這個天下!” “你在為了這個天下?”劉陶看著面前的來忠,愣是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這個家伙剛剛在說了什么東西,“難道來縣君昨日的宿醉還沒有醒酒不成么?” “下官不敢,只不過下官所說句句屬實!” 此時的來忠當然看出來了這劉陶的怒吼,而且也知道這劉陶不是什么好人。 但是他仍然還是堅持自己的說法,這一次那劉陶是真的有些想笑了。 他就偏好縱橫,但是他還真是第一次見到比自己還要死擰死擰的! “好一個句句屬實,你倒是說一說,你怎么一個屬實!”劉陶見到這個來忠都到這一步了還在胡說八道,那真是有了幾分怒氣出來。 “你今天最好給我一個交代,否則...你恐怕是不能囫圇個的離開這里了。” 聽到劉陶這種話語之后,那來忠并沒有感覺到任何的畏懼,他只是非常淡然的看著面前的劉陶,然后微微躬身問出來了一連串的問題。 “上使可知道這西北之地一共有多少田壟可以用作耕種,每年的產量又有幾何?” “朝廷每年統算人口,這西北之地前些年有多少人口,如今又有多少人口,上使既然是從朝廷而來的,那想來心中是有數的吧?” “另外,這上使可知道這西北的百姓每日需要吃下多少....” “好了!”劉陶直接抬手將這些話語打斷,他并不是聽不下去或者是惱羞成怒了,而是他壓根就不知道這些。 在來之前....他來之前還在想著那怡紅樓的翠花呢! 看著那劉陶陰沉的臉色,來忠似乎是明白了什么,臉色有些尷尬,同時也有些難堪。 不過很快他就讓自己的臉色恢復了正常,他不知道劉陶在京都是個什么德行,但是他已經為了今天準備了許久許久。 “上使,下官如今已經準備好了上使所需要的所有賬目名錄,還請上使一觀。” 隨著那來忠的這句話,數本厚厚的賬目便出現在了劉陶的面前,隨意翻看就見到了一堆讓他頭昏目眩的數字。 不過好在這飽受戰亂的大漢經過了諸葛丞相還有當年先帝多年的調教和治理,在這記錄賬簿上還是有了不少進步,最起碼表格做得還算是不錯。 雖然劉陶看不出這賬簿里面到底是有沒有什么假賬,但是他從這里面還真是看出來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這個...” “想來上使也已經發現了,如今僅僅是在我西北之地這些年的田壟就已經出現了問題。 當年諸葛丞相幫助陛下穩坐天下,為了拉攏天下民心一手開始了分田之舉,直接丈量天下田壟然后強行從無數世家豪族的手中分給了天下百姓。 甚至為了讓百姓能夠日后手中有田,不會再被人所奪取,效仿當年先周之制度,將所有田壟都劃歸國家,不許百姓們隨意買賣。 上使覺得這可是好事兒?” “這自然是好事!”劉陶再回答這句話的時候,那叫一個痛快! 雖然他現在就是萬惡的那個啥,但是他仍然認為這就是一個好政策,畢竟他們老劉家也不是靠著多少田壟起家的。 若是想要錢他們有的是錢,若是想要糧...他們又不造反,閑的沒事存那么多糧食干什么? 至于世家豪族....該存在的仍然存在,不存在的已經被收拾干凈了,這年頭這種東西本身就是不斷在更新換代的! 所以這天底下的田壟給了最該給的人,這在劉陶眼中當然是極好的事情,哪怕他不是什么為國為民的圣人,他也是如此想的! 只不過當那劉陶說完之后,這來忠卻是忍不住的搖了搖頭。 “上使的意思我明白,甚至這就是當年諸葛丞相的本意,可是這么多年早就已經物是人非了! 僅僅是這西北之地,百姓得到了田壟,他們可以種出來糧食,在最開始的那幾年里,沒有苛捐雜稅的壓迫,他們甚至可以在冬節前后吃上一頓肉。 這是何等幸福的日子,可這種日子又能夠維持多久?” “那自然是能夠一直...” “難道上使也認為這天下的事情就是一成不變的么?”來忠直接一聲大喝打斷了那劉陶的話語,“這些年陛下做得如何? 雖然這天下也不是那么的安穩,但是多年來陛下不修宮殿,不多征徭役,不擅動兵,休養生息讓百姓更好的活下去。 不知道如此皇帝,可算是明君?” “.....”劉陶聽到這些話,想到了這些年這天下的政策,他最后短暫的沉默之后還是緩緩點了點頭,“對于百姓來說,陛下的確是明君!” 對于諸葛丞相來說,可能就未必了。 “如此明君治理天下,手中又有農田,這些年天佑我武朝,不敢說是風調雨順,但也算是讓我武朝百姓有了希望。 不知道上使覺得,在這種情況下....我武朝的百姓,我西北的百姓吃上些許好的,蓋上一個好些的宅院,再生上幾個孩子壯大一下家族。 是不是就真的不可饒恕,就真是是罪大惡極?” “胡言亂語,你莫要在這里胡言亂語!”劉陶聽到那來忠后面的話語之后差點就直接蹦起來了,“這不過是人之常情...” “可就是這個人之常情讓他們活不下去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