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動機-《生命的覺醒》
偉大的佛陀將殊勝的妙法傳留在人間,讓輪回中的蕓蕓眾生在佛法中得到身心的安頓、自在與清凈,也讓許多修行人因此得到生命的究竟解脫與圓滿的成就。想要學佛的人,還是要有因緣、有機會才能接觸到真正清凈的佛法,才能受到佛法的利益;不然,就算佛法還在世間,我們也毫無所覺,而且正法對我們也沒有用。這就好像太陽出來了,但對于盲人來說,卻仍是處在黑夜之中;又好像走在沙漠中非常口渴的人,即使走到河邊,也仍然沒有辦法馬上喝到水。所以,我們自己要有機緣,又愿意接受佛法,才會真正受到法益。
有因緣接觸到佛法的人,往往因為學習佛法的動機和心態(tài)的不同,受到的法益也會有所不同。
一、苦痛恐懼的驅(qū)使。有的時候,我們因為生命中遭遇很大的苦難,或身體受到很嚴重的病痛,或者是生活中,家庭、工作、感情等等有很大的挫折,才想起接觸佛法,希望從信佛、學佛中得到佛菩薩的保佑和幫忙,早日脫離這些痛苦和障礙。也有的人是因為做了壞事,不管有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心里覺得十分害怕,怕以后死了會墮入地獄,所以想求助佛菩薩,請佛菩薩原諒他的惡行。
其實,遭遇苦難和病痛、恐懼,也沒什么不好。要不是這些病痛、苦難或惡行的懺悔,讓人有緣進入佛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學佛呢!
但是,這種只是為了想脫離病魔苦難、生怕未來進入地獄,而在一種求助和恐懼心理下學佛,將學佛的定義和佛法的范圍限定得太小了,這樣對我們產(chǎn)生的效果會很有限。當然,這種動機沒有什么不好,這是在學佛過程中比較初期階段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是可以隨著修行慢慢轉(zhuǎn)換,讓逃避的心態(tài)也能慢慢明理。
二、祈求世間好福報。有些人學習佛法,是為了追求現(xiàn)世衣食住行的快樂或追求來世的福報,或是為了研究佛學得到佛學上的學位等等。
尤其是現(xiàn)在,很多人誤解藏傳佛教,以為是可以求財?shù)秘敗⑶蠊俚霉佟⒂星蟊仂`的密法。所以,有人為了追求事業(yè)的發(fā)展、工作的順利高升、財富的增加等等來拜師求法,其實,密法和顯教一樣都是講因果輪回的,都是講救世濟人的,如果他不是只為了他個人來求福報,也不算不好;但這種為了現(xiàn)世和來世的人天福報而學佛的心態(tài),對佛法法益了解還是很有限,這種心態(tài)還是不究竟啊!
三、為自他究竟解脫而修行。什么才是比較究竟的學佛動機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世間沒有永恒的事物,世上的一切本來就在生老病死的無常中。無常來得很快,其來之前所有的變化,大多數(shù)人是沒有感覺的。所有人世間享有的功名利祿和天人快樂的種種福報,都會在無常中來到,又在無常中消失,包括我們最執(zhí)著的身體也不會永遠屬于我們!
所以,我們前面所說的學佛動機、所受到的法益,不是沒有,而是很短暫。我們理解無常的道理以后,不要單單只為了暫時脫離痛苦或希求暫時的福報來修行佛法。暫時地想脫離痛苦,當然是有必要的,沒有痛苦,不會讓人成熟,也不必要來學佛,就是因為有苦才來學佛。但是,這種苦不是只發(fā)生在今生,一旦自身的業(yè)力沒有清凈,這些痛苦與煩惱是會在生命輪回中永久存在的。所以,我們要將學佛的眼光放遠一點:要為了自己脫離這一切痛苦,也要讓所有受苦的眾生脫離一切痛苦;要為了自己得到脫離輪回而永久的快樂,也要讓所有眾生得到脫離輪回而永久的快樂。這種為了自己和眾生究竟解脫的廣大心態(tài),才是真正的究竟,也才能得到真正究竟的法益。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痛苦有時候并不是什么壞事,倘若當我們福報因緣具足時,痛苦往往會是我們與佛法結(jié)緣的助力。當年的釋迦牟尼佛就是在當王子時,看見了世間的生老病死,他就從內(nèi)心中感覺,怎么世間的眾生都會面臨這么多的痛苦,什么才能了結(jié)這些痛苦呢?于是就開始了悟思尋道之路。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我們對于苦的感知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再遇到佛法的講解,我們就會有切身的體會,也能對輪回的苦略知一二,從而也有想離苦得樂的愿望。這些也都需要因緣具足的。當然佛法的很多善巧方便是為了讓我們了知輪回之苦的緣由之后,能從斷惡修善,從因果定律等等角度去反思內(nèi)心,從而以自己的所感與所悟再去延伸體諒所有如我一般在苦海中掙扎的眾生們,并能付出我們的慈悲之力去幫助到更多的眾生,把這種佛法的大愛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