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說想要保全陰陽家,但是我總覺得他的話中有話,還說若是你想知道可以去碣石宮。”焱妃說道。 “不管他了,想要和我合作還這么墨跡,又不是我求著他跟我合作。”子游說道,碣石宮是陰陽家的大本營之一,而且在燕國,他才不想跑那么遠。 “如此我就不回復了。”焱妃聳了聳肩說道。 子游還沒來得及繼續多說幾句話就被趙高叫走了,來到章臺宮之后,呂不韋、李斯和韓非都在這里,看著幾人的表情子游知道發生了不小的事情了。 “大王。”子游行禮。 “老師請坐,先看看這封奏章吧。”嬴政把這一封奏章給了子游。 子游看著里面的內容覺得神色嚴肅了起來,這封奏章是招賢館的管事上奏的,上面說如今招賢館中儒家弟子眾多,而其他門派弟子較少,而且這些年來六國的士人入秦雖然依舊很多,但已經不如之前了,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匯報,但是其中所蘊含的危機很大。 因為如此下去,儒家弟子將會充斥在秦國朝堂的方方面面,如果只是基層還好說,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儒家弟子靠著政績來到了中高層,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會變成一言堂的情況。 有了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情世故會讓他們抱成團來相互取暖,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是不可避免的,為了防止一家獨大,掌控朝堂,就需要其他的人制衡,當初秦昭襄王時期,為了對抗掌握秦國的楚系外戚,大肆招收六國的士人入秦,讓他們進入朝堂,來對抗楚系,為的就是平衡朝堂,但是現在秦國朝堂儒家系正在逐漸變為另一個楚系。 如今的儒家九卿,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都是儒家的人,姚賈在被李斯接替廷尉之后,便去擔任典客,負責秦國的外交事務了,而公孫白則是擔任著典客的三屬官之一的行人,而子游這個儒家系的首領身為王師地位等同三公,可以插手過問秦國大小政務,相當于是丞相,如今看來儒家在秦國朝堂的勢力已經說是第一也不為過。 如果不是有著呂不韋擔任著丞相,靠著六國士人以及半殘的趙系楚系來制衡,現在的秦國已經是儒家的一言堂了,所以這樣下去很危險,如果真的被搞成了一言堂,先不說決策的事情,哪怕是招收人才都會變得困難重重,百家中的人才也會因為顧忌儒家的勢力,從而選擇其他的國家。 嬴政看著自己的智囊團,其中三個都是儒家的人,軍方還好,儒家不精兵事,他們無法插手,也幸好子游公私分明,將自己和儒家分開了,否則現在的九卿中就不是只有三個人是儒家弟子了。 “幸好大王看到了這封奏章,否則將會鑄成大錯。”子游說道。 “可能是祖宗保佑吧,寡人早上醒來批閱奏折的時候隨手拿了一個,恰好是這個,否則也發現不了。”嬴政說道。 “秦國不斷對外擴張,需要大量的士人入住,秦國尚武,文風稍弱,無法支撐起來如此規模的用人,只能依靠向六國取士,這是秦國長期的弊端,而山東六國中,士人儒家弟子占據大多數,這是無法改變的格局。”李斯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