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王羲之 一個(gè)流傳千年的誤會-《在深淵里仰望星空:魏晉名士的卑微與驕傲》


    第(3/3)頁

    王羲之本不是這么悲涼的人,卻巧合地留下這有名的悲涼文章,讓后人誤會他是個(gè)“老文青”。王羲之喜歡游山玩水不假,但未必常懷著生命短暫的悲涼,他那句雅痞味道十足的“在山**上行走,如同走在畫上。我要樂死在這里啦!”才更能代表老王享受人生的態(tài)度。

    老王罷官是想向朝廷較較勁,擺個(gè)譜,卻沒想到退休申請順利地批了下來,他那時(shí)候心里一定是不開心的。但退休之后,或許是年紀(jì)大了,磨去了年輕時(shí)候的好勝心,也許是紹興的會稽山、曹娥水讓他樂而忘返,如入仙境。總之,越到老,王羲之的心境越澄澈平和,又變得像少年時(shí)候一樣有些許木訥,只是這種木訥帶著歷練之后的回歸。

    后來,他曾給好友謝萬寫過一封信,讀起來,頗有《歸去來辭》那樣雞鳴狗吠、桑茶炊煙的溫馨味道,比美得有些冷冽殘酷的《蘭亭序》多了些溫暖的色調(diào),更有歷盡風(fēng)雨之后歸于平靜的老派風(fēng)骨:

    古之辭世者,或披發(fā)佯狂,或污身穢跡,可謂艱矣。今仆坐而獲免,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違天不祥。頃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yǎng)子孫以敦厚退讓。戒以輕薄,庶令舉策數(shù)馬,仿佛萬石之風(fēng)。君謂此何如?比當(dāng)與安石東游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yǎng)閑暇。衣食之余,欲與親知時(shí)共歡宴,雖不能與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里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耶!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fēng)數(shù)子,老夫志愿盡于此也。

    這樣的文章,最難寫。像是后來的辛稼軒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gè)秋。”

    沒有閱歷的人最喜歡說愛,說死,說痛苦,生怕別人質(zhì)疑自己的洞察力,反而是睿智的老人,經(jīng)歷過生命里的坎坷,才能以慈和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一草一木。越是閱歷豐富的老人,越喜歡這樣波瀾不驚的話語。越深的海,表面越是風(fēng)平浪靜。

    王羲之少年入世與人爭,生在權(quán)臣輩出的時(shí)代,到老,卻讓田園夢成了人生最后的追求。不是夸張的披發(fā)佯狂,也不再憤憤。種樹采果,兒孫滿堂,其樂融融。抱著孫子在山道上漫步,腳下是一帶如碧的曹娥江,讓自然教會孩子們敦厚退讓的品性。

    他最深刻的記憶,不是少年被贊揚(yáng),不是十幾歲就被臨死的庾亮鼎力推薦,而是和好友謝安東海游船、田園散步的往事,是和朋友們喝酒唱歌、讀書吟唱的過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