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產業升級-《千禧年半導體生存指南》
第(1/3)頁
和后世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同,現在大眾對于消費電子是沒有概念的,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
曹永羅同樣如此,他問:“什么是消費電子?
是不是手機、游戲機這些?”
周新點頭:“大致是這些,簡單來說涉及到芯片產業鏈的都屬于消費電子。
我打算以我個人的名氣,為這個品牌做背書,打造一款足夠有影響力能夠享受高溢價的消費電子品牌。”
從小見多識廣的曹永羅自然知道這很難,多少華國企業想做品牌,連在國內建立品牌認可度都非常困難,更別提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知名度。
“這很有挑戰性,太難了,真的太難了,上面不是沒有想過要做強我們的國產品牌,這中間存在著非常多的現實困境。
之前還叫機械電子工業部的時候,我們就做過調研,要想打造消費電子品牌。
首先是技術差距,我們在技術上和國外的差距太大,很難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或者說良品率不足,成本控制不下去。
其次是華國的消費電子企業在國際市場很難有知名度和聲譽,更別提你還想做有高溢價的消費電子品牌。”曹永羅很誠懇。
周新笑了笑,他很清楚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整個半導體的產業鏈,最終還是需要有產品來支撐起后續的研發和技術迭代。
“我也知道非常困難,海外消費者對國內消費電子品牌的認可度很低。
但是我創辦的消費電子品牌,海外的消費者并不會認為這是華國企業。
我和硅谷的形象高度綁定,消費者在談到這個品牌的時候,會聯想到我,聯想到NewPay、Quora、Riot,這些都是硅谷的企業。
用戶不會把他們和華國聯想到一起。
就像用戶在使用雅虎的時候,會把楊致遠和彎彎聯系起來嗎?
而且打造具備高溢價的消費電子品牌,我也不會把所有產業鏈條全部放在華國,華國有企業能做,那我會給華國企業機會,讓他們來做這部分。
良品率達不到要求,即便虧本他們也要做下去。
我需要的是有這么一個品牌,會去倒推華國的電子技術迭代升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