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六十二章 在申海-《千禧年半導體生存指南》


    第(2/3)頁

    無論是在聚焦張江過程中,還是說聚焦張江結束后,我們都非常需要像周先生這樣的企業家,對張江的支持。

    這里的支持絕對不僅僅是資金上的支持,還包括經驗、見識等方面的支持。

    周先生作為硅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希望你在張江創業的過程中,以硅谷的標準來要求我們。

    同時有什么意見和建議都但說無妨?!?

    未來周新創業就是在張江成立的新芯科技,大部分時間也在申海。

    他對張江乃至申海都很了解。

    張江成功嗎?站在華國的視角來看,絕對成功了,在92年成立的那一批高科技園區里,張江絕對是最成功的那個。

    今天一聽申海乃至國家層面對張江的規劃,那又沒有成功。

    張江在未來的成就是對不起國家對它的期望的。

    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張江離國家希望它對標硅谷的期望就沒有達到。

    硅谷有點遠,拿新竹和張江做對比更實際。

    在二十年后,新竹園區比張江科學城的產值低得多,張江的全年收入在1.2萬億rmb左右,新竹只有4千億rmb左右。

    但是張江的營收來自于很多方面,集成電路的收入只有2000億rmb,而新竹幾乎全是集成電路相關產業。

    這還是在集成電路國產化進程的第五年。

    不過周新沒有太多想說的,因為在他看來,張江在高科技突破上離預期有很長的差距。

    這不是政策導致的,這是物質世界導致的。

    有硅谷和亞洲其他地區半導體在前面,華國想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就是很難。

    這是單方面政策層面無法改變的現狀,必須要對方配合。

    如果不是阿美利肯配合,雙方政策合力之下,華國半導體根本不會有自主發展的機會。

    “我認為很好,我聽周組長詳細講過伱們圍繞著張江園區的規劃。

    已經把我能夠想到的都涵蓋進去了,但是我沒有聽到資金優勢。

    我認為申??梢猿闪㈩愃频娘L險投資試點機構,對張江園區內符合條件的高科技企業開展風險投資。

    甚至可以采取投貸聯動的方式,比如這家企業需要五千萬的資金來維持公司運轉,那么銀行給它貸2500萬,風險投資機構再給它投2500萬。

    這相當于把風險給分攤了。

    我再展開說說吧,大家都知道風險投資的本質在于廣泛投資,我投二十家企業,只要有一家成功了,那么我的收益就有所保障。

    如果銀行只給企業貸款,那么貸款一旦還不上,這變成了壞賬,最后成為銀行的損失。

    而投貸聯動,風險投資機構和銀行配合下,可以通過超額收益去覆蓋信貸風險。

    和硅谷相比,張江唯一差在資金資源,國外的投資人們看不上華國的集成電路企業,國內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企業在這一塊更是缺位的狀態。

    我的新興投資會大量投資張江的半導體企業,但是首先百億美元是逐漸投下去,不是一次性。

    另外即便百億美元,對整個產業來說,依然不夠,遠遠不夠。

    我認為申海政府有這個能力,來做這方面的探索。

    企業就在張江,申海政府比任何一家企業都更加有能力做好風險投資的投前調查和投后監管,以及風險盡調。

    關于這一塊,你們可以去參考淡馬錫模式?!?

    具體細節上會由周組長出面進行解答:“周先生,你提出的想法非常有建設性。

    我們后續也會深入研究這一塊。我們計劃是把重點放在園區人力資源配制、孵化環境、中介服務、企業信用制度等建設上,營造適合產業發展的市場化大環境。

    這里面的企業信用制度,其實就是為風險投資機構投資園區企業服務的。”

    周新說:“我感覺我剛剛說的還有不清晰的地方。

    國外資本不愿意投資國內的半導體企業,并不是因為他們害怕風險。

    國外這幫投資機構都是屬狗的,他們不怕挨打,他們只怕吃不著肉。

    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創業者們憑借幾張PPT就能從國外投資投資機構手上幾百萬幾千萬美元的拿,國外投資機構這時候就不擔心風險嗎?

    國外投資機構只想追求超高的收益,他們需要做的是投資看好的企業,然后把它運作上市。

    華國的半導體企業不會有這樣的機會,至少短期內不會有。

    無論是納斯達克還是近在南邊的港股市場,華國的半導體企業去這些地方上市IPO這一關是過不去的,不會有投資人接盤,因為他們壓根就不認為華國在半導體領域能有什么有價值的企業。在國內的資本市場上市就更難了。

    所以申海在企業信用、風險控制上做的再好,海外資本依然不會選擇投資張江的高科技企業。

    即便是我,我也有自己的目的,我希望在投資華國半導體企業的過程中,培育我可以掌控的供應鏈。

    只有華國國有資本才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條件,去陪這些高科技企業共同成長。

    在我看來,華國要做的產學研還應該包括,學校的專家幫國有資本把關,他們負責把關,這家企業到底有沒有技術含量,這家企業的研發人員,核心研發專家水平怎么樣。

    通過績效考核,把這家企業的未來和做評審的專家高度捆綁。
    第(2/3)頁